内心危机意识爆发33年后日本再度"沉没"

        畅销400万册的《日本沉没》一书在时隔33年后终于有了续集。日本老牌出版社小学馆日前推出由小松左京与日本SF(科幻)作家俱乐部会长谷甲州合著的《日本沉没第二部》,该书着重描绘日本人在“失去国土”之后的命运,被舆论视为将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日本沉没》于1973年甫一出版,就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销售纪录,成为日本战后第一畅销书。小说讲述的是日本小笠原群岛北部一个70米高的小岛一夜之间沉入海底。负责调查工作的地球物理学权威田所博士与深海潜水艇驾驶员小野寺俊夫潜入海底,在7000米深的日本海沟发现了大规模的异常现象。与此同时,日本列岛上也发生了新干线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桥坍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动频繁、地震不断。随着调查的深入及“京都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发生,日本面临沉没的事实越来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制定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计划,国际社会也立即展开救援……

  小松左京创作该书花费了9年时间,其中关于日本沉没的科学论证,“可与硕士论文相匹敌”。现年75岁的小松左京说,当时人们沉浸在经济高速成长的乐观情绪中,写书的目的是想再次让日本人直面国土沉沦的危机。

  日本列岛沉没,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小松左京本该沿着这一主题,趁热打铁完成《日本沉没第二部》,然而各种事务缠身、体力衰竭,他始终没写。直到3年前,他才组成一个5人团队,在深入采访文化人类学者和探讨适合人类生存的气象环境的基础上,开始构思续集。

  执笔新作的是科幻作家谷甲州。小松说:“他出生在战后,比我小20岁,没有经历过战败时的无序状态,他的笔也就没有经受过战争的创伤,可以客观、冷静地去写日本人的命运。”

  《日本沉没第二部》描写了日本人在“失去国土”25年后,作为难民漂泊到世界各地,在与当地社会的摩擦中建立起自治团体,并努力维持着高科技和国家的存在感。其中迁移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支日本人成功融入了新环境;而另一支迁移到哈萨克斯坦的日本人则沦为了地区民族争端的牺牲品。尽管国土已丧失,但日本政府依然存在。小说第一部中的科学家如今成了中田首相,为了使漂泊在外的日本民族再度集结,他正秘密实施着在日本列岛沉没的地域建设人口规模达100万的巨大人工岛的计划,还企图在紧张的东亚政治局势中实现其“领土恢复”的梦想……

  虽然《日本沉没》从第一部到第二部时隔33年,但据小松左京透露,他已开始酝酿第三部,其主题是地球人能否变成宇宙人。到时候,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将在宇宙建立人工都市,而《日本沉没》三部曲也将完成从日本到世界、再到宇宙的时空跨越。

  今年可谓“日本沉没年”:7月7日《日本沉没第二部》正式发售;7月15日重新拍摄的《日本沉没》在日本上映,制作费用高达20亿日元,号称动员了日本电影史上最多的人员和资金。舆论认为,近年来日本虽然经济上有了起色,但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与东亚邻国关系紧张等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日本人。33年后,日本再度“沉没”,恰恰将隐藏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危机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