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栏读简:“猫盖屎”现象与“群体性突发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这是个中国特色名词,就像“失业”不叫失业而叫“下岗”的道理一样,实际上是政府“猫盖屎”心理的反应。什么叫“猫盖屎”呢?据说猫是一种爱干净的动物,知道自己拉的屎臭,所以大便后总是要找东西盖上,不让别人看见,好像这样子自己的大便就不臭了,显得自己很绅士、连屎都不拉的样子。

      实际上,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本质,不过是政府和公民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反应而已,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形态与表达,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出现了矛盾与对抗,想法化解就是,公民的利益得到保护自然矛盾就得到化解,对抗自然而然就会消失,而且按中国“公民”的思维、表达惯例,还会千恩万谢的“感谢党”“感谢政府”,得出“还是社会主义好”的结论,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所以我说“政府应该感谢那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煽动者’。

      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呢?理由如下:

      凡是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地方,必然隐藏着极深的“官民矛盾”,而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差不多可以说主要责任与始作甬者在官方。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来说,任何事件都不可能是“突发”的,开始他们肯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去诉求,期望达到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但内幕中很多“不可告人”的原因,导致“心藏猫腻”的政府官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去“猫盖屎”,于是想法设法阻拦、堵塞这种诉求渠道,最终公民们在绝望之际,采取了对抗行为,试图用更大的外在压力来实践保护自己利益的目的。然而,任何事件都需要组织者和领头人,于是,按官方所说的,“别有用心的‘煽动者’”就产生了。

      因此,这些人实际上不过是公民诉求的代表者,是某些政府官员的官僚主义、不作为、或者是“猫盖屎”的做法,导致了对抗的产生。

      酿就对抗的根源在于政府官员,而不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公民。

      然而,我们的政府官员在处理这类事件时,采取的却是两边一棍子扫的手段和方法:虽然说有问题的也会被处置,但“带头闹事的别有用心者”往往也会遭受到追究法律责任的结局,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到底还有没有是非?孰对孰错?实际上遭受打击的还是那些揭露问题与矛盾、把“猫屎”遮盖物掀开的公民们。

      让矛盾及时揭露、化解,让丑陋及早暴露出来加以处理,这是一件好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政府应该表彰那些敢于冒着风险、挺身而出为民表达诉求的人,而不是无情的去打击他们,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让“猫屎”及时的暴露,从而得到处理化解,不然的话,光滑的地面下,堆积的全都是“猫屎”,你想处理时都无能为力了。

      “猫盖屎”的最终结果意味着更大的臭味,意味着更大的对抗,不用说人人都明白。

      不要怕矛盾,不要怕对抗,因为矛盾与对抗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征像。

      问题、矛盾、对抗得以及时揭露、化解,最终的结果那才是真正的“和谐”。

      只有把公民当成敌人的政府官员,才会把公民的正当诉求看成是敌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