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图书排行榜(8月25日-8月31日)

 

本周总榜新书《输赢》北京大学出版社

  「榜评」

商战小说打响PK战

  总体看来,本周新书中最有PK意味的应该是两本商战小说,即《输赢》和《圈子圈套2》。有趣的是,写这两本书的,都是商场中人。《输赢》的作者付遥,在IBM、戴尔都做过销售主管,有多年的销售实战、培训经验。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销售案例,读者大可将其作为培训读本加以研习———这是《输赢》的重要卖点之一。而《圈子圈套》1、2的作者王强也是做营销出身,曾先后担任两家跨国软件公司在中国区的总经理。这两位作者对自己所写的行业都有深入的了解,对营销、商战、职场人际有独到的见解,这使得他们下笔更写实,能令处于类似环境中的读者感同身受,甚至受到启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事本身是否严密,文字如何等等,都相对次要。

  类似的小说,我们很容易想起2002年引起极大反响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虽然慕容雪村的调子要“灰”得多,多少有点繁华转眼成空,只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味,但读起来那种真实感,与《输赢》或《圈子圈套》是一致的。这种真实感,对以行业为背景或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让人想起山崎丰子的巨著《白色巨塔》。由于同名连续剧的引进,这部小说年初时也得以出版。

  山崎女士本来是司法、医疗的门外汉,但她下了真工夫,通过采访、研习资料以及深入调查,得以在40年前写出如此严密的作品,今天看来仍十分有价值。换句话说,是否有亲身体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对写作本身的热忱,也希望小说榜单中能多些这样的传世佳作。

  本周比较值得一提的新书,还有薛涌的《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这本书与他在去年出版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内容上有相当的连贯性;但后者除了教育,还涉及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些方面,而《精英的阶梯》则专注于美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薛涌注重跨领域思考,从他已经出版的图书来看,有《中国文化的边界》、《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等侧重思考国计民生重要问题的作品,也有记录研究美国政治心得的《直话直说的政治》、《右翼帝国的生成》,更有谈论中国足球病根的《炫耀的足球》。看得出来,这种杂糅,基于他的研究、思考,也基于他对自己知识分子的定位。但如此杂糅,是否有点“捞过界”呢?

  此外,李零的《花间一壶酒》2005年在北京地区卖得很好。其实这位先生本行是研究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的,同时对《孙子兵法》也颇有造诣。

  最近刚出版的这本《兵以诈立:我读<孙子>》,是他在北大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虽然也掉点书袋,但总的说来,走的还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大家小书”的路子。读者无缘亲身受教,能看看讲义也不错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