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用剝皮实草的办法惩治贪官,而贪官前仆后继,悍不畏“剝”,这是为什么?因为权力有如海洛因,一旦上瘾,就算剝皮实草也能慷慨不惧。请听我从符号世界的角度细细道来。
一,由于掌权者在行为过程中被权力放大了个性所含有的象征能,这样他的个性序列的基本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较无权者更易于操作化实现(得到满足)。所以,掌权者依靠权力对个性的放大效应较无权者更易于获得幸福感,并能更経常性地获得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权力所致的个性象征能被放大的后果,可命名为:权力附加快感。
二,马斯洛的幸福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短暂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又会被另一种不满所接替。高峰体验(幸福感)不会持续,也无法持续很久。强烈的幸福感是偶发性的而不是持续性的。由此决定了:经常性地获得权力附加快感,慢慢地会对快感产生依赖性。在快乐原则的驱使下,渐渐不能忍受没有权力附加快感的生活。为了不断地获取权力附加快感就必须不断地使用权力,甚至会产生这样的趋势,为了增加权力使用概率以求增加快感产生概率,就需要扩大权力覆盖面,从而产生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趋势。无中生有、没事找事,以此做为掌权者个性实现的门径,以期获取权力附加快感。这种情况可命名为:权力成瘾症。
三,权力附加快感和权力成瘾症,二者会形成互动的恶性循环,这一恶性循环会造成权力异化。隨着掌权时间的延长,掌权者会逐渐形成习惯,视——“由文化所培养而成的伦理作为动因,与信仰及其衍生物提供的手段组合而成的,籍以维护符号世界相容性与排它性平衡的、协调人文系统秩序的、对自然人的影响力”(权力)——为他个人的能力。即把“公器”私有化,这样一来,权力由本意的为维护系统秩序服务变成主要为掌权者的个性(自我)实现服务。这就是权力异化的符号世界本质。这个权力异化过程叫做:权力个性化进程。
权力瘾越大,则权力的个性化就越严重,权力个性化越严重,权力附加快感的强度也就越高,从而令掌权者的依赖性也就高,于是掌权者的权力瘾越大。权力个性化进程、权力附加快感、权力成瘾症、这三者构成的循环圈就是这样相互促动的。
四,本来掌权者在接触权力之初,权力应该同时放大他的伦理与个性两个基本需要序列,但在权力操作化过程中,由于掌权者的个性象征能被放大,个性序列的基本需求总是优先被突出出来,权力逐渐优先放大了个性序列所具有的特征,至使掌权者的固有的个性与伦理的既有平衡被打破,掌权者出现个性强化,伦理相对弱化的局面。由于个性在符号世界中是体现排它性的,个性的无限强化而伦理未被强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向纯排它性极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权者会渐次向畸形的、丧失相容性与排它性平衡感的人转化、进而变成丧失对相容性与排它性平衡需求的人——即丧失人性的人。这种过程叫做:权力中毒。权力中毒会对符号世界“生态平衡”造成灾难性后果。
从以上分析可知:权力会令掌权者产生快感、成瘾、中毒、继而权力中毒,使掌权者人性丧失。这与人所共知的,海洛因令人产生快感、成瘾、中毒、中毒后喪尽天良的危害极其一致。
权力对于掌权者而言,就是海洛因!掌权的过程就是吸毒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个瘾君子是靠自我戒毒成功的。成功戒毒的都是靠他人的邦助。这就是必须对权力进行制衡的根本理由!
这个结果是必然的,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如果说罂粟花的果实成为二十世纪文明社会的最可怕的物质公害,那么,善良的人们,你们必须看到符号世界里的罂粟花之果——权力,它的潜在的危害性远远比海洛因更大。如果一个文明系统对掌握权力者驾驭失当,符号世界里的海洛因比物质世界的海洛因要可怕一万倍!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在1687年向全世界提出警告:“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使人堕落和道德沦丧的一切原因中,权力是最永恒,最活跃的。”
同时代的美国作家亚当斯,艾尔盖尔则说:“权力无论是赋予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是贪婪的像墓穴一样,是喊着要,要,要。”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约翰明确地说:“不受制约的权力绝对不能相信!”
个中道理就在于权力对于掌权者是海洛因。掌权的过程就是吸毒的过程!法国诗人波德萊尔,夏尔说:“如果说每一个人任何时候都有两种相隨的趋向,趋向上帝和趋向撒旦”。权力的海洛因效应就是把掌权人推向撒旦的黑手。
权力导致的腐败原因是:权力被附加到掌权者的个性之上,由于人的个性是竞争之源,而竞争的胜者必然获得竞争成果,个性恒有竞争成果被尊重的趋势。隨着权力个性化进程的发展,竞争成果的“公器”边界必将越来越模糊不清。这样,开始了竞争成果的私有化进程。于是权力变了掌权者个性实现中的市场性筹码,出现了权力市场化倾向。权力一旦可以投入市场,在“市场”上会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对市场进入者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于是权力寻租就不可避免了。权力寻租过程完成了权力向金钱的转换。
权力一旦变成了市场之中的特殊商品,权力就失去了协调功能。权力本来是协调的“主持者”,是符号世界里的平衡明维护者。却变成了市场行为的参予者,变成了市场竞争中的租借方的竟争优势。权力所蕴含的巨大象征能足以任意改变竞争规则、竞争机会和竞争成果。当公正竞争三原则被权力任意蹂躏时,公正竞争也就名存实亡了。这样,权力不再有其故有属性,异化成一个符号世界相容性与排它性平衡的破坏者。
腐败是海洛因效应的表现形式之一,表现出以无节制的物慾去满足自尊与自我实现需要。海洛因效应所产生的腐败是一种文明系统的结构性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权力制衡机制的结构性缺陷而致的必然结果。用改善惩治腐败的功能性措施的方法,比如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无助于结构性腐败的改善。这个道理也由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加里,贝克尔予以了阐明。贝克尔研究:是什么因素对罪犯决定去干违法之事有最大的阻拦效果?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绝大部分犯人的心理是健全的。他们决定是否去犯罪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有否被抓住的可能性,而不是他可能面临的惩罚。
以权力去犯罪的人的心理亦复如此,况且在贪官后面还有海洛因成瘾的巨大动因。惩罰止贪会格外显得乏力。况且再严厉的惩罚也不可能超过朱元璋实行过的剝皮实草法,因为朱元璋的恶毒方法几乎已经达到了恶毒的极限。
据野史记载,行刑时,先在被扒光衣服的贪官头顶切口,向内灌水银,利用水银的重量把人皮从头部向躯体剝离。整个过程历经数小时,贪官可怕的哀号惊天动地。被活剝整张人皮之后的贪官只剩下个血淋淋的肉团,死亡恐怕是最好的解脱了,可是不会一刀杀死,还要任他在剝皮柱上蠕动哀号,慢慢自然死去。往往辗转哀号很长时间才
能解脱。
然后,在经糅制的整张贪官皮里塞上东西,做成贪官标本,摆在继任官员办公室,让继任者时时可以看到,如果自已贪污就也会侧身其中。如此触目惊心的警示如何?据正史记载:衙门里普遍摆着一排排的贪官标本。
世界上除了朱元璋之外,难道还有人能想出比这更严厉残酷的惩治贪官的办法吗?这种惨烈至极的场景如果进行电视直播,恐怕全世界会有六十亿人做噩梦,至少三十亿人突发心脏病!效果如何呢?明史上的记载已经回答了:衙门里普遍摆着一排排的贪官标本。这是何等惨烈的贪墨官员前扑后继图啊!另外,整个明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朱元璋的极限酷刑止贪法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最大限定防止权力海洛因中毒者腐败最有效的手段是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因为在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里,腐败行为被抓住的可能性最大化,从而令腐败行为产生的可能性最小化。用严厉的惩罚制止不了腐败,因为这是权力罪犯顾忌的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