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彦臣:隔岸观“火”看“倒扁”

就目前台岛政治局势看,倒扁运动肯定会伴随陈水扁任职尾期的全部历程。这是一场民主自我精神理疗的过程,也是民主健康发展的阳光运动与“扒粪工程”。由于这场运动的价值化“提炼”,施、陈二人的个人恩恩怨怨显得微不足道,民进党又大获胜算之筹:

其一,即便民进党有如国民党当年的分裂之举,也不会被彻底击垮,相反,它会使泛绿阵容更加壮大。同时,也有了与岛内、外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备用棋子”。

其二,经历风风雨雨,民进党的“革命”色彩渐消、草根情绪渐去,进而执政党的素质更加提高。此中“微妙”有二:(1)一向口不择言、行事挺急的吕秀莲女士在倒扁浪潮面前变得沉稳起来,言必称备位,行必云遵宪,一位理性的亚洲顶尖级女政治家的形象俨然而出;(2)施明德代表民进党最后的草根气质经过前番的“壮怀激烈”

后,也变得理性起来,与静坐指挥群的签诺服从总部指挥。其三,明白无误在告诉在野第一大党搞好清理门户式的“廉政建设”已经完全超出了一党利益,而成为关涉全民的大事。这个近乎陈词滥调式的“无言之词”,已经给国民党设计好了必然应对的“阳谋”,即在大选来临之前如何处理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的党产问题。一句话:仅仅造就马英九一个人的清廉形象是不够的。可以预见,随着倒扁运动软着陆式持续,岛内政治生态更加复杂化:

1、国民党内本土派会日渐上挺,有可能使“省籍问题”再次成为一个内部话题;2、非本土国民党派系势力为选举,要向基础雄厚的“绿蓝中间体”

妥协,这又无疑会刺激岛外一些势力的敏感神经。

3、岛内知识精英群体必然会进行超乎党派而专于职业的政治家出身问题分析。

关于第三点,可能被诠释为政党轮流执政初期的必然现象,也可能被内在地规定为某个职业群的特殊判定。作为律师出身(由草根蜕变为精英)的陈水扁,在应对危机的技术化处理上完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但是太过技术化的处理又造成了道德上的失分,进而,会使精英选民群体认为“律师当总统是个危险的事情”。无论台岛将来地位如何,即在统独问题消失后的实然定位如何,陈氏所受的教育中,中华文化的恶劣因素起了很坏的作用。

这个很坏的作用就是中国法家那一套: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对自己要“固位”,对对手要“恶名”而后“毁行”。

面对倒扁运动,陈氏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地应对了,以后的情况也不会有糟糕的突变,并将圆满履行本届总统职责。但是,他还是“玩过了火”──公开当年施明德在狱中写给蒋介石的求饶信,丝毫无损于施氏的形象,反显陈氏道德水准出了问题。[这封“求饶信”是施明德的前妻拿出的。没有任何人──包括施明德──说它是陈水扁总公开的。──洪哲胜编按]

政治,确是个微妙的利益计算过程。

作为一位有战略研究资历的民间学者,我无意高抬“意气用事”的施明德,也无意贬低“游刃有余”的陈水扁,反倒为民主政治的公开、和平、理性而鼓掌。

明德喊好!

阿扁干好!

至于中国大陆呢,当一群模拟民主的自由知识分子吵成一团时,我同样对有法学背景的那些人产生了怀疑。如果大陆真地完全民主化了,我是不会把选举总统的票投给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因为:

1、他们当中不少人因专制的迫害而患上某程度的精神疾病,他们不但不进行自我理疗,反过来狂骂任何轻微的批评。在本质上,这才是为专制辩护!

2、他们(包括那些“没病”的)过于相信技术性处理可以操纵一切,结果是失去了最低限的政治理性。

3、种种针对不同派别的个人攻讦,只不过是为渊驱鱼、为林驱鸟,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理性计算”,最后变成了“理性的傻瓜”

(此语出于经济学家亚约提。森)。

3、一帮饱读西方民主政治书籍的人无法跳上中华(恶劣)法制文化的最后一块井砖,一次又一次地纵身(当然是无法自控的坠入)

古代法家“欲毁其行必恶其名”的深井。

总的来看,大陆自由知识分子和民间政治人物向台湾学习的地方还多。同时,通过对台湾政治的观察来反省自身的毛病,还需要更大的道德勇气,乃至于把几近残酷的“律师计算”转化成理性分析。

(2006年9月23日,写于绵逸书房)
首发民主论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