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9月21日的《南方周末》,在头版头条位置赫然刊载着题为《举城狂欢庆贺郴州贪官倒台 反腐重拳终结官场七年畸变》的新闻。看完此稿才知道,近年来声名赫赫的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早在今年6月1日就被湖南省委“双规”了。早就厌倦了跟在纪检监察部门屁股后面“打死老虎”,因贪污腐败犯事的地市级干部近年来一抓一大把,本来没兴趣就李大伦的话题往深处想。合上报纸,突然记起李大伦书记此前曾在郴州市乃至华夏大地振聋发聩的三句名言。让这么可爱的一个人物从笔下溜走,未免浪费了一笔资源。让我们共同来解读这三句名言,通过它,我们也许能更真切的认识李大伦、更真切的看看是什么样的环境滋生了李大伦。
A,李大伦的第一句名言:“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
看清朝的帝王戏,皇帝老儿要惩治他的皇子,都需要口称“根据大清律”。李大伦惩治他手下不听话的百姓,凭得是什么?他怎么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让“影响嘉禾一阵子”的人,“影响一辈子”?一句话,活脱脱勾画出了一个横行霸道的土皇帝的形象。一个地方官员,何以如此毫不掩饰的以土皇帝自居?因为在郴州,天是老二,他李大伦是老大,有谁能制约他的权力?是老百姓吗?还是哪个法定的机构?在帝王戏里,往往还能看到御史之类的谏官,冒着杀头危险给皇帝提意见的。像李大伦这样的现代官员,在地方上甚至连封建时代的谏官这类人物的劝谏都没有。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这一权力被滥用并不奇怪、不被滥用才奇怪。制度的缺陷,是李大伦做大的温床。
B,李大伦的第二句名言:“烟上干部上,烟下干部下”
什么叫“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这里李大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贴切的例证。听话吃香喝辣,不听话挪窝搬家——不要以为这是李大伦独有的骄横,事实上社会就是给了李大伦的这种骄横以制度的保证——如果地方主要官员想如此骄横的话。是不是骄横,全靠自觉,而人的自觉又是那样的靠不住。缺乏制约的权力的自觉尤其靠不住。赵高指着鹿问:这是不是马?那些说马的人有福了;而那些说鹿的人的下场无疑会很惨。正如秦王殿上大臣们在对待赵高提问不会考虑鹿和马本身一样,那些考虑种烟还是不种的干部,考虑的不是种烟符不符合群众利益,而是符不符合李大伦的喜好。估计经过这么几番检验和淘汰,郴州市的干部基本也都只剩下李大伦的人了,而郴州市,也就成了李大伦的家天下。
C,李大伦的第三句话:“悠悠万事,项目最大”
好(要读四声)“项目”乃至于甚过“克己复礼”,被置于“悠悠万事”之“最大”,可见这个李大伦也深谙“项目之道”。我可以在此大胆断言:这些年犯事、没犯事的贪官,没有不深谙“项目之道”的。搞项目操心受累如何让官员们趋之若骛?原因有二:一,于公,是政绩的需要。多年来以政绩论升迁,启动经济发展内在的活力、改善民生投入大见效慢,而修条路、建座楼、铺个广场,富丽堂皇流光溢彩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看得见、摸得着。上级领导来调研视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不愁上级不满意。于是,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许许多多贪和不贪的官员们就这样爱上了“项目”。二,于私,是中饱私囊的需要。有了“项目”做载体,蛆虫们才可能深入其中展开他们的盛宴。于公于私都有好处,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悠悠万事,项目最大”,于是,有项目要上、没有项目创造项目也要上;有困难要办、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办。至于给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造成的损害,对不起,我已经用“项目”给自己镀层金身、用办“项目”A的钱买通了晋升的金光大道,遗留的问题谁有本事谁办,与我何干?李大伦终于没从郴州走出去,让很多人说他是倒霉蛋。
李大伦尽管贪腐的可以,但毕竟还算坦诚;尽管给郴州市造了不少孽,却也通过自己的三句话给人们留下了窥探吏治弊端的豁口。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李大伦终究没有白贪腐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