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雄:台湾是大陆的民主课堂

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的场面和1989年天安门的场面有很多相似,这让经历过天安门运动的人有担心,有期望,也需要深入地思考。

担心的是僵局怎样才能打破,对于宣称“没有退场机制”的双方,最后会走到哪一步?精英、媒体和大众相互刺激趋于极端的“广场效应”在台湾会导致何种结果?这都让目睹了89的人拭目以待。不过,无论有什么样的担心,却可以确信台湾不会出现“6.4”屠杀。

在这种确信中就包含了期望──让台湾成为大陆的榜样,展示民主制度中的民众力量,看到民意和权力的僵局如何和平解决。当年要求李鹏下台而遭武力镇压的大陆人民将会在台湾的“倒扁”过程中得到对比,并且从中看到方向。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实现了民主的台湾也需要以“天安门”的方式迫使领导人下台,甚至发出“瘫痪台湾”的威胁?为什么民主选举的权力仍然可以对抗如此广泛的民意,甚至可能不惜操纵社会分裂、族群相争乃至两岸冲突来维持个人地位?

根本的问题在两点,一是普选制度为何会选错领导人?二是一旦选错为何如此难罢免?如果不从制度上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次是“倒扁”,下次是不是还需要“倒圆”?或是就得忍受贪腐权力胡作非为到届满?

我希望凯达格兰大道在“倒扁”之外同时能够成为进行公民思考和讨论的场所,把群众运动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除了追求眼下目标,还要为未来铺平道路。那不仅可以改善台湾的民主,也会给大陆的民主之路带来启示。从这个意义上,台湾是大陆的民主课堂和实验室。

(2006年9月19日)

美国之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