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得主揭晓

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新闻公报

德国柏林2006101日星期日

(独立中文笔会新闻秘书万之翻译并加小标题) 

2006年度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得主揭晓 

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Lettre Ulysses Award for the Art of Reportage)的国际评委于9月30日在柏林的提皮(TIPI)露天会场宣布了此项世界唯一报道文学奖项的2006年度得奖作家名单。七名入围作家全部在场,出席揭晓仪式还有所有评委及五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艺术界、新闻界、政界与外交界的嘉宾。

本年度的获奖作家是:

一等奖50000美元及柏林艺术家雅克布·马特纳(Jakob Mattner)设计的奖杯授予英国作家林达·格兰特(LINDA GRANT)的《这条街道上的人。一个作家对以色列的看法》(THE PEOPLE ON THE STREET. A WRITER’S VIEW OF ISRAEL),英国伦敦维拉哥出版社(Virago Press, London)2006出版。格兰特本人是犹太裔,但已经是非宗教人士。2003年她到特拉维夫旅行,本意是写本小说,结果成为对犹太身份及其和以色列国家关系的有系统有深度的调查。通过对当地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人生的各色居民的采访,通过描写他们的历史和建筑,他们的怀疑和梦想,此书成为对一个独特和问题重重的社会的真实写照。她采访的人包括十几岁的士兵、突尼斯来的移民、俄罗斯科学家、伊拉克店主、街头小贩、作家、出租汽车司机、咖啡店老板和过路行人等等。她的观察反映出一个决心维护自身存在而麻烦重重的国家和平前景黯淡,结局令人悲观。

二等奖30000美元授予法国作家艾利克·乌森纳(ERIK ORSENNA)的《棉花之乡记行。一本全球化手册》(VOYAGE AUX PAYS DU COTON. PETIT PRCIS DE MONDIALISATION,英文译名Journey to the Lands of Cotton. A Brief Manual of Globalisation),法国巴黎法雅德出版社(Fayard)2006年版。乌森纳访问了很多大陆的产棉国家,包括从美国到马里的农场,巴西的研究实验室和埃及的博物馆,乌兹别克斯坦干涸的湖泊和峭壁,中国和法国的纺织厂,他用这些地方搜集的素材描述了所有这些产棉国家的历史,至今为止还有亿万人靠此为生。你不但可以发现衬衫与袜子中都有棉花,也可以发现香肠、调味汁、照相机胶卷、银行帐单用纸及食用油中也有棉花。《棉花之乡记行。一本全球化手册》把全球化机制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描写了市场的竞争、对新产品的开发、历史和现代化的矛盾、跨国公司与较传统的经济体制的冲突、开放市场的修辞手段和推销术等等。

三等奖20000美元授予哥伦比亚作家居安妮塔·列昂(JUANITA LEON)的《子弹的国度。战争日记》(PAS DE PLOMO. CRNICAS DE GUERRA,英译名Country of Bullets. War Diaries),哥伦比亚阿贵拉出版社(Aguilar)2005年版。自1948年以来,哥伦比亚就被暴力和内战弄得四分五裂。“自由派”的游击队运动与共产党支持的农民自卫委员会,成为保守而军事独裁政权的反对派。冲突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死亡。然后是毒品走私和武装民兵登台,任意谋杀法官、政治家及学生领袖。哥伦比亚记者列昂在其书中描述了这些戏剧变化的种种方面:乡村居民的苦难遭遇、专门暗杀政敌的暗杀小组的破坏、政府的腐败无能、毒品走私的作用、人性的丧失等等。理想泯灭,良心丧尽,意识形态也无济于事。游击队与武装部队在残酷无情杀人如麻贪婪无厌等等方面已无二致。她的观察非常全面,涉及各个方面。

其它入围的作家获得德国歌德学院颁发的柏林驻市写作奖金及诺莫斯手表公司(NOMOS)手工制作的名贵手表。这些获奖作家及作品是:

* 奥地利作家卡尔-马尔科斯·高斯(KARL-MARKUS GAUSS)的《斯维尼亚的食狗人》(DIE HUNDEESSER VON SVINIA,英译名The Dog Eaters of Svinia),奥地利维也纳保罗·索尔纳出版社(Paul Zsolnay Verlag2005年版。斯洛伐克是欧盟最新成员,工薪税收低廉,被投资者视为天堂。此地还生活着八十万罗马族人(ROMA)。奥地利作家高斯在其2004出版的《斯维尼亚的食狗人》中,记述了他20012003年在该国东部地区的旅行。他和当地罗马族人共同生活,记录他们被迫迁徙、被迫害和侮辱的历史,为这个被欧洲主流社会忽视的最贫困弱小的民族伸张正义。罗马族人散居在城郊和乡村的300多贫民窟中,无合法身份,穷苦无助。斯维尼亚的“食狗人”更是生活在其最底层,过的是完全不合欧洲当代时尚的非人生活,被社会抛弃。

* 中国作家、编辑李大同(LI DATONG)的《冰点故事》(英译书名THE STORY OF ‘FREEZING POINT’),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061月《冰点周刊》被停刊,成为震惊中国政治文化媒体的重大事件。中国政府由此关闭了被认为是中国最勇于发表言论而代表言论自由的刊物。《冰点周刊》本属于中共的《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主编李大同。1989年李就参与过天安门的学生示威运动,被停职五年。1995年起他主编该刊物,使其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得以生动表述的地方,其大胆和充满人性的报道揭示了一个缺乏法制而腐败与剥削盛行的社会,而国家控制的宣传只唱高调。《冰点》迅速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杂志,但也越来越不见容于当局。李大同介绍了矛盾的过程和杂志的起落。《冰点事件》是用放大镜来研究中国媒体和社会的改革尝试。

* 尼泊尔作家曼纽舍利·塔巴(MANJUSHREE THAPA)的《忘记加德满都:民主挽歌》(原英文书名FORGET KATHMANDU: AN ELEGY FOR DEMOCRACY),印度新德里企鹅维京出版社(Penguin Viking India2005年版。此书描写尼泊尔国王2001年在王宫被刺事件震惊了这个国家,动摇了王权的合法性。议会民主被一个临时政权代替,民主权力和自由受到限制。乡村人口的贫穷导致毛派游击队的兴起,今天甚至控制了整个国家。尼泊尔小说家和记者塔巴在其纪实作品《忘记加德满都:民主挽歌》中描述了这个社会的发展,揭示了如画风景背后的大部分人的贫困。她引导读者通过拜占廷式的权力结构到这个喜玛拉雅山国偏僻的西部山区,很多村民避居在此,以逃避这个国家象瘟疫那样盛行的暴力。塔巴会见了很多普通百姓和毛派分子,尝试了解他们的动机和心理。特别是游击队员中年青女性占多数,这和这个社会男权的压制有很大关系。尽管有种种落后现象,作者还是看到到民主意识的增长。

* 中国作家周勍(ZHOU QING)的报告文学《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透视》(WHAT KIND OF GOD?.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AFETY OF CHINA’S FOOD)。首发于中国《报告文学》(Reportage Literature2004年第9期。中国烹饪艺术的丰富说明其数千年文化与食品历史的紧密联系。中国统治者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是否提供其人民足够食品有关。今天中国被称为“经济奇迹”,高楼大厦林立,增长率连年增加,在全世界市场都非常成功,食品再次成为重要问题。食品生产销售可以带来巨大收益,在饮食业王国发财的贪欲也能带来道德败坏。中国作家周勍花两年时间写成了调查报告,采访了很多食品生产商、餐馆老板、渔场场主、农民、商人及医生及食品消费者。他解释的大量事实令人震惊:为了加快鱼的生长使用了避孕药,有毒的DDT用来防止食品变质,激素用来替代食品、盐提高了化学成份,工业用油代替了普通食用油。动物饲料内的抗菌素导致儿童发育期提前,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追查的食品中毒因素。食品正在使一个民族中毒。 

被提名文本的概要已翻译成德文,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德国《世界文学》()杂志2006年第74号。最后得奖名单930日星期六晚间在柏林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宣布的,五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界、新闻界、政界与外交界嘉宾出席了颁奖仪式。仪式主持人是南非诗人布列腾·布列登巴赫(Breyten Breytenbach)和评委会发言人伊莎贝尔·希尔顿(Isabel Hilton)。

首倡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的是德国文化杂志《世界文学》(Lettre International )与艾文提斯基金会(Aventis Foundation)。德国的“歌德学院”也是此奖的主要合作者。

2006该奖奖金总额为100000美元。此外还有在歌德学院提供的在德国柏林的驻市作家奖金和其它奖品。

颁发此奖的目的是让优秀的报告文学和所提名著作的主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对其作者提供道义的、物质的和象征性地支持。

2006年度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评审团包括了十名杰出的获得多项文学奖项的作者和记者。其母语代表全世界十大语言区的作家,保证了语言文化的范围广泛。评审可提名任何语言的文本,而进入决选的名单是通过前后两次会议讨论决定。评审团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十名评委是埃及小说家散文家兼记者吉塔尼(Gamal Al Ghitany)、俄罗斯小说家游记作家费托夫(Andrei Bitov)、印度记者散文家历史学家布塔丽亚(Urvashi Butalia)、土耳其小说家散文家游记作家居塞尔(Nedim Gürsel)、英国记者作家兼广播节目主持人希尔顿(Isabel Hilton)、法国记者作家尼瓦特(Anne Nivat)、尼加拉瓜作家记者拉姆列斯(Sergio Ramírez)、葡萄牙作家曼德斯(Pedro Rosa Mendes)、德国记者作家特拉亚纳(Ilija Trojanow)、中国诗人杨炼(Yang Lian)。

    
进一步资讯

有关此奖设立概念、评审、决选名单和最初提名名单的进一步资讯请参考本奖网页: www.lettre-ulysses-award.org 
 

联络方法

Foundation Lettre International Award

Frank Berberich, Esther Gallodoro

Elisabethhof Portal 3 b, Erkelenzdamm 59/61, D – 10999 Berlin

Tel: +49 (0) 30-30 87 04 –52/ –61, Fax: +49 (0) 30-283 31 28, 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lettre-ulysses-award.or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