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彦臣:我愿意在这样的虚构中体验!

电影《约瑟的故事》评论(3之3)

埃德南,波提乏的凶恶且重要的助手,后来侍候约瑟的善良且欢快的管家。由于环境的变化,恶者变成了善人。

以《约瑟的故事》中这个次要人物来核对《圣经。旧约。创世纪》,我发现:电影中的这个人物完全是虚构的,即《创世纪》并无此人。

这是一个现实的遗憾,因为我们无法用现代的艺术去改写古老的文献。但无论如何,在细节上,我对波提乏安排埃德南去侍候被任命为宰相的约瑟之行为,表示怀疑。

怀疑这是一个安插耳目的行为。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妄猜成了可笑的无知。同时,也印证了不管我多自以为是地认为已经皈依基督,但我的文化遗传基因还在顽强地工作。中国人、汉文化,那种并不高尚的“警惕”成了我不止一次体验但又积习难改的内心活动的第一反应。

埃德南曾经请求骤然而贵的约瑟,宽恕他对后者所做得不少的恶行,比如在约瑟初被卖为奴时,他因约瑟坚定的信仰而加重后者的工作量,完不成时即加以殴打。这些理应受到报复,但约瑟没有,他对不得已屈服的埃德南说出了:“饶恕比仇恨更伟大”的誓言。从此,埃德南成了约瑟的忠心管家。

这就是宽容的收获!

与当年埃德南踩住约瑟头质问“你的上帝在哪里”相比,埃德南在麦仓中逗约瑟的两个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那样欢快的情节,一个恶人因跟从一个善人而变善了,这不能不说是平凡生活中上帝显示给人们的启示。

对于这个虚构的埃及人,我宁愿相信他是个真实的存在!

对缺乏历史知识的那些信徒来说,“埃及”是一个永远的反义词。甚至“剥夺埃及人”(spoil the Egyptians)也变成了成语──成了剥夺敌人财物的同义语。但是,要没有波提乏的明智,约瑟也许早死于欲火中烧的埃及女人的诬陷了。

上帝借着埃及的地力与财产养育以色列人,这是他伟大救赎计划的一部分;上帝也借约瑟的行为,向埃及人展现了他的大能!波提乏敬佩约瑟坚守信仰的真诚精神,终于在自己信奉的阿蒙(太阳)神与约瑟信奉的唯一神耶和华,做出了明智的妥协。他对升为埃及宰相的约瑟说:“愿你的神保佑你,也保佑埃及。”

没有上帝给予约瑟的智慧,埃及就无法渡过七年大饥荒。

与“虚构的埃德南”相比,因渎职而入狱的法老的酒政与膳长却在《创世纪》中有记载,尽管没详具其名。

可恶的膳长在进入监狱之初,狠狠地抽打了身为犯人的约瑟一顿,声言为波提乏妻子的名声而为。连波提乏本人都不再提及那场本为冤案的丑剧,膳长之为就显得多此一举了,甚至很可笑!当波提乏要让约瑟为酒政与膳长解梦之时,膳长仍然瞧不起约瑟,竟自嘲自己已经沦落到要奴隶解梦的地步。约瑟告知了酒政,三天后官复原职。膳长怀着侥幸一试的心情要求解梦。善良的约瑟不忍说出膳长将在三天后被砍头的预言,以免使之伤心,虽然最终在逼迫下不得不以实相告。

《圣经》中解梦的概况有之,但细节仍由《约瑟的故事》的剧作家来虚构。这当然也是基于约瑟宽容、智性、善良之性格逻辑的虚构,而其中最大的人性丑陋得以避免。如果仍按“我的逻辑”即波提乏将埃德南送给约瑟是用来“安插耳目”的理解,那么,在膳长被处死时,约瑟完全可以开怀大笑或喜极而泣。

约瑟没有按“我的逻辑”去做。如此,证明我的(文化基因)浅薄已经不足为道,恰恰相反,约瑟把从他的唯一神那里得来的智性恰当地使用了,而没有用于私愤的发泄。假如一定要借此发泄私愤,完全可以在说给膳长解梦结果之前,哈哈大笑。再阴险一点的是,告诉他完全相反的结果。

约瑟因为他的信仰,使恶毒的报复与自己无关了。

《约瑟的故事》成为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好的影片!

就《约瑟的故事》之整个场景设置而言,它的“低亮度”增加了它的历史凝重感与神秘感。作为一个“冒充的”评论家,我几乎对国外重要演艺家、导演及著名制片人,一无所知,但是整个影片对埃及王宫的“复制”成为一项杰出的艺术成就。还有,就是它的音乐带着埃及的富丽、雄厚乃至有些虚张,也成了影片富具感染效果的一部分。

唯一不足则是:约瑟入狱时的辅助场景──狱卒鞭打已服刑犯人的场面过于应景化。其他呢,则无可挑剔。

在虚构中诠释宗教的历史,在宗教的历史中为虚构找到逻辑起点,恰是该片的核心成果。这个荣誉当归于剧作家深厚的宗教历史学养,及制片人对此的灵犀之悟。

什么时候能见到一部如此恢宏的国产宗教片呢?也许这个提问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根本就不用解析的荒诞之梦。因为我们除了胡言乱语的“英雄”之外,根本就不曾有过宗教。

(2006年10月5日凌晨,定稿于绵逸书房)

民主论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