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的原主任雷达,10月8日在中国新京报发表《现在的文学缺少了什么》一文,文中指出,当下中国文学尽管有些口碑不错的作品,但与国际上公认的伟大作品相比,仍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把握,直接导致文学的精神超越性的力量不足。
雷达所指,正是当代中国文风一个极为明显的无奈事实。
他对此无奈事实给出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大众传媒和大众消费文化兴勃的今天,一个中国作家如果用十年二十年才写一部小说,就跟不上商品文化的节奏,会快速被遗忘。
这形势迫使中国文学进入一个快速批量生产时代,更有人将此称作“逼迫创作”。
于是,逢迎读者及市场的写作现象就普遍起来,而真正带有创作理想的生命写作、心灵写作、独创性写作较少,这现象直接影响了文学的成色和品相。
除此之外,雷达也认为在商业化、快餐化盛行的复制时代,许多作家都陷入“欲望之海”和“现象之林”而不能自拔,他们渐渐失去对生活的洞察能力与对自我的超越能力。
好些作家的作品不断面临重复却又无可奈何。这种重复,缺乏精神探寻的递进性,也展现不出心理与思想的历程,造成深刻性与创造性的缺失。
非因快餐文化的存在
上述因素造成了极大影响是毋庸置疑。但事实上这种商业化及快餐化,也并不只是影响了文学,它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不过这种影响,却并非中国社会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