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彦: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之死

十月七日,俄罗斯着名女记者安娜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其莫斯科住所为暴徒枪杀,其时年仅48岁.安娜的遇害来得如此突兀,震惊了全世界。然而,安娜之死却又是预料之中的。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是当今俄罗斯屈指可数的坚持独立调查,坚持言论自由的女记者。自2000年以来,她是俄罗斯本土与国际性多项新闻大奖的获得者。俄罗斯记者联盟於2000年授予她”金笔奖”,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授予她”新闻与民主奖。2004年她还与其它两位俄罗斯人权活动人士共同获得表彰人权工作的”奥洛夫?帕尔梅奖”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声誉之所以能够冲出俄罗斯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是由於她多年来对车臣战争不懈的报道。她从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时期开始大量报道车臣地区状况,详细描写战争中普通车臣人遭受的苦难,严厉批评俄罗斯军人对车臣人犯下的虐待和酷刑等非人道行为。在当今种族势力抬头,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俄罗斯,对一个被定性为反击恐怖主义战争的车臣战争真相的关注和报道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识的。仅仅是从维护大俄罗斯种族主义的动机出发,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就可能成为暗杀的对象。据最近俄罗斯一个网站透露,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和另一位俄罗斯着名女维权人士加努什基纳都在一个八十九人的暗杀名单上。

不过,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报道显然不仅仅开罪了俄罗斯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她对车臣战争真相的揭露,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推行的对车臣进行全面镇压的政策的批评,也使她成为俄罗斯政权的反对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政治变革,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专制政权苏联轰然崩溃,代之而起是一个憧憬与观望并存的时代。九十年代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面临社会转型危机,经济困顿,但是政治走向民主,社会开始再生,言论自由已然成形。九十年代末以来,普京通过车臣战争,将俄罗斯一步一步拉回到强权统治。目前的俄罗斯,绝大部分传媒已由普京政权掌控,新闻记者动辄得咎,独立媒体屡遭封杀。据悉,现在公认的两家独立媒体之一「商人报」已被亲政府资本收购,而另一独立媒体就是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就职的双周刊《新报》。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大量独立调查报道能够在俄罗斯问世,正是由於「新报」坚持独立和新闻必须挖掘真相的原则.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被暗杀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访问时表示,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俄国国内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对於一个以追求真相、坚持独立的记者来说,俄罗斯的言论空间是极其狭窄的。不过普京还无法封闭俄罗斯已经对外敞开的大门.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声音毕竟可以传向世界。

从2003年起,她陆续在西方发表了《俄罗斯的耻辱:一名俄罗斯记者在车臣》、《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和《痛苦的俄罗斯:一个愤怒女人的日记》三本书,不仅真实记录了车臣战争的惨状,也对普京治下万马齐喑的俄罗斯社会有深入分析,甚至批评普京将俄罗斯带回到前苏联时期。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被暗杀之后,西方舆论一致认为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是一个只对真理低头的人,但实际上,从她的生前在法国出版的最后一本书《痛苦的俄罗斯:一个愤怒女人的日记》来看,她之所以置生死於度外,深入调查车臣战事,不仅仅是由於其探究真相的执着,更是由於她从车臣战争和对车臣战争的镇压中看到了目前俄罗斯专制回潮的症结.车臣战争使得普京对外以恐怖主义堵住了国际社会的批评,对内以民族主义封住了俄罗斯国内的反对声音。并以此得寸进尺,一步步向前苏联极权主义后退。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被暗杀了,她的声音被仇恨的子弹吞蚀了。但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之死,却可能放大她的自由的呐喊,却可能唤醒沉醉的俄罗斯的良心。

陈彦,法国政治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