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洪复:什么是文学创作的先锋性

凡高拿画去抵房租,房东太太就是不同意,黄宾虹在浙美的一次晚会上,凡是学生猜中谜语皆可以随便挑一张老师的作品,晚会结束了,其他老师的作品都被拿走,黄宾虹的作品一张也没人碰。这是他们作品还没出名之前所遇到的情况。

这并不是说,众人不接受不喜欢的就一定是好东西,因为真正先锋性的作品,众人不能立马接受,很正常,毕竟他们不是艺术方面的专家,况且,即便是专家,也都有自己的客观局限性。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未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在台湾出的中文版,不是才卖了仅二百本左右吗?他获奖后不是也遭到国内不少所谓文学专家的批评吗?我仔细读过《灵山》,觉着国内的小说与《灵山》比较起来,无论从想象力、创造力、文字的激情、深度和质感,情节和人物的铺排,还是从精神境界和小说的创作手法方面,都差很远。这正如国内当代诗人的作品跟北岛的作品相比都差很远一样,这并非凭空断语,因为我也抽空很仔细地读过北岛的旧作和新作。我甚至认为就北岛自身的作品而言,他的散文成就还要高于他的诗歌,因为他的散文不装腔作势、不装神弄鬼,当然更不肤浅,并且每一篇的文字都能生发暖意和质朴,足可以抵达遥远。

其实,先锋是对未知的直觉抵达或历险,是艺术的那未被发现,先锋是生命力和自由精神的尽情张扬,是时代和精神的辽阔与高度。

先锋不仅仅是新和陌生化,它其实就是创造力,就是曲高和寡,当创造力高出了人们对当下艺术所认识和期待太多,能欣赏的人就极少,自然是曲高和寡。这种具有原创精神的曲高和寡自然该获得我们整个社会的尊敬。先锋的文本形式没有条条框框,没有什么规矩,它只有信仰。

当然,先锋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的精神倾向或先进价值观的践行和体现,与人民为敌、与美好为敌或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对社会冷漠,肯定不是先锋。对假恶丑的鞭挞,对落后体制的抨击,对反人性行为的批判,同样也是先锋。只是此时的先锋该叫启蒙,曲高和寡的成分就少一些,虽然同样也被很多缺少识见的人不理解。

文学创作如果不在通向诗性、人性和神性的路上去探索、超越和抵达,那所谓先锋就仅是在认真地摆摆架子做做秀罢了,真正的先锋能禁的住时间打磨,禁的起读者或观众的审视和考问。

先锋首先得有高度、深度和阔度,不可能完全与俗世生活打成一片,它甚至仅是一种理想,自然是在文学创作专业化中升华出来的。其实鉴别作品很简单,把你想鉴别的作品去掉名字摆在一起,反复读几遍就可以了,横纵比较,任意比较都可以。即便是古代的所谓名篇,有不少也仅是个别专家的想法,并不一定就是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名篇。

文学创作总有自己的规律,那种为了得到更多眼球、哗众取宠或故意叫人骂的所谓创作,因为脱离了创作的一般规律,就只好得到骂名和被人唾弃,而那些按照一般规律创作的作家,即便他是个汉奸或坏蛋,他的作品也会不断被人提起和阅读。

当然,先锋创作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要忠实于完整的自我,将爱作为自己信仰,将心中那炽烈之爱从平庸中、从狭隘中、从呆板中、从腐败中,从病中,从琐屑中,从生活中飞升出来,像狗急跳墙的那一跃般轻捷,又像时间一般安详旷达,如此抵达事物和文学的真正本质即可。

那样写出的文字因为有爱的光芒,有境界的力量,因为摆脱了爱和恨、世和俗的纠缠、羁绊,而成为另一种照亮心魂、温暖生命的生命。它超越了生与死、肉和欲;它在光明中行云流水、纯净清澈、简单朴素、勤奋踏实、坦坦荡荡,成为一双暖意融融的手捧住卑微、充满欲望和容易受伤的我们的脸。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