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本笃16世在2006年9月中旬做了一趟德南之旅。他回到了出生地去拜访,并在曾经执教的雷根斯堡大学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信仰、理性与大学:记忆与回顾」。
教宗在大学厅堂面对学者、教授与学生,首先谈到他在大学中愉快的回忆,他的神学教授生涯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等等。接下来是一连串夹杂了许多拉丁字哲学与神学上缜密的辩证,除非是内行人,难以窥知全貌。
然而,教宗讲辞中所引用14世纪拜占庭Manuel II. Palaeologos君王的一句话「穆罕默德带来了邪恶与不人道」(约略如此),却在伊斯兰世界引起轩然大波,穆斯林忿怒的程度更甚於今年初的丹麦漫画事件。
这次事件让穆斯林直嚷着要教宗道歉,并导致迦萨走廊及约旦河西岸的教堂被炸;在索马利亚,伊斯兰神长声称要捕杀教宗,一位在当地儿童医院工作的修女让人从背后射击,当场毙命;在伊拉克,有人扬言要向罗马及梵蒂冈发动攻击;更有激进份子呼籲要打一场宗教战争!
一些专家学者更以行家的姿态与口吻对教宗进行解读与批判:
哈佛大学神学院院长威廉?格拉罕姆指出:一般而言,设想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在任何问题上有统一的看法是非常天真的。在任何一个时期,宗教传统中信徒的表现方式都差异极大。我们不应该将一个宗教或一个人群简单地归纳为善或恶,理性或非理性。
专研伊斯兰历史的教授伊冯妮?哈德则说:引语事件表明,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对伊斯兰的口诛笔伐并没有多少改变。一般非常注重政治正确的西方,在与伊斯兰打交道时却少了这层考虑.
伊斯兰政治思想助理教授摩蒂塔?柯汉认为:在攻击伊斯兰时,梵蒂冈应考虑到自己的声誉并不完美。天主教教士的性丑闻、在卢安达的人权纪录都是梵蒂冈在批评伊斯兰之前应该反省的。
圣母大学教授布莱安?达利说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都发生过宗教暴力。在西方和伊斯兰的论辩中,双方都握有许多不利对方的证据。要透过自己掌握的文献资料攻击对方,而不考虑前因后果,是十分危险的。
然而一周以来持续不断纷扰、威胁与暴力行动的主使者、支持者及行动者,究竟有几个人真正读过教宗的演讲全文?
事实上,引起争议话语的原文翻译是:「在没参与讨论如何对待写经者及异教徒不同做法的细节之前,他(指君王)便以令人惊讶的粗暴形式,直接以宗教与暴力的关联为中心问题,向他的对话夥伴提问。他说:「给我看,穆罕默德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你只看到邪恶及不人道的,就像他所规定的、以刀剑传播的信仰。」」
教宗是在对曼努埃尔君王的不当言论做了批判之后,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他对「信仰与理性」的推崇,并指出基督宗教与伊斯兰教在形上观点的相异之处。他说:「… 宗教的具体实现也正是我们今天的挑战。「违反理性行事是违反天主本质」到底是希腊式的哲学思想,还是原本就是如此?… 」
土耳其宗教主管机构负责人Ali Bardakoglu曾说:「天主教限制了理性,并在个人及其对真主的超越性信仰之间置入了教会的权威。相反地,伊斯兰直接信仰真主,是解放个人与理性的宗教。」
这两位神长对彼此信仰的形上概念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宗更提及:「在今天的讲话中,我只希望就较是被边缘化的「建立对话」这一点来谈谈。信仰与理性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希望对话的建立是我思考信仰与理性的出发点.」
教宗这次南德之行,不断提醒人们应该正视并了解穆斯林的恐惧心理,并批评西方对东方国家傲慢的态度以及对天主的不闻不问;并认为当今的问题不在於宗教的差异,而在於信仰天主与信仰科技的不同?
在演讲中批判「有着「在天主前又聋又哑并将宗教贬为次文化」的理性,也就没有建立文化对话的能力」,这样的一位被严重误会的教宗还必须向穆斯林道歉?世人还应该以责备他做为反应?
我怀疑,各国在制定策略或计划时,有多少比例的错误是由媒体的躁进所引起。果真引起宗教大战,地球上一片焦土、血流成河,责任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