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彦臣:事实上,潘基文将面临联国的破产!

韩国外交与通商部长将于2007年初接任联合国秘书长,似乎暗示着联合国迎来了一个亚洲人的时代,或者说至少为“亚洲的门罗主义”提供了形成气候的前提。潘基文以韩国外长兼即将出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身份访问中国,也无形中烘托了这一气氛。

遗憾的是,潘外长的同胞、北韩的金氏独裁者的核爆炸不仅彻底给冷战结束后本来就摇摇欲坠的雅尔塔体制,提前下了死亡通知书,同时,金氏的核爆炸也彻底粉碎了西方社会赖以存在的十二世纪的托马斯主义思想体系,进而基于新托马斯主义价值确立的联合国运行原则也遭遇了一次“思想领域的九一一”,或者说,世贸大楼的惨剧又发生在了西方道德哲学领域。

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学者认为联合国的构建,只是几位世界级杰出政治家的心血来潮的构想。它首先是一件源于基督教托马斯改进的精神产品,而后不管信不信基督教的国家,都得以在人类这个理性联盟中沟通、分利。这个基于托马斯改进的价值体系,事后由移居美国的法国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雅克古斯•马利坦予以了明晰化。在《人与国家》(1951:芝加哥)一书中,马氏以宗教哲学理论为根据,积极倡导建立世界政府:废弃国家主权,建立一个世界政治社会和超民族的咨询理事会。

源于“只有上帝才有主权”而废弃国家主权的主张,显然不能令二战之后复兴的民族国家接受,于是,人权问题就成了雅尔塔体制的斯芬克司之谜。在这个谜局中,不仅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的最低交换条件没有达成,而且在这个可称为“现代文明”的世界上发生最无耻的玩笑--这多少像中国文化中风行的卖官鬻爵现象--“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第一个无耻是有的所谓前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形象保留了基督教,然而教会成了一个官僚机构。这个不要脸的闹剧的高潮是“斯大林同志当选为罗马尼亚基督教会的名誉会长”。

这里没有笔误,在罗马尼亚地下教会牧师魏恩波的《为主受苦》(2003:华盛顿)一书中清楚地记载了这一点。

第二个无耻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构成。这几乎不可能称其为“敏感的政治话题”,只是说明人类的理性过分高涨战胜了最后一点正义。

调侃地说,人权委员会事实上成了一个杰出的律师,它不再讲究义理与事件的原本,而旨在维护委托人的利益。更可调侃的说,它几乎成了时常被上访民众讥讽的“记者协会”--它成了一个“妓协”。

如此而论,不是在渲泄某种不满,而实在是联合国基本上堕落为了中国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情状:社员们表面上都声称遵队规,实际都寻找机会从队里“偷点什么回去”。我的论点过于通俗,也不是学术观察所得,而是转引了人权理论家米尔恩在《人的权利与人权多样性--人权哲学》中的观点,他写道:“联合国目前在作为世界人类共同体方面的不足,不能归因于它在结构和组织上有内在缺陷,而应该归同于某些成员国的道德缺陷以及它们中有许多不完全授受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共同体所给予的约束。”(1986:伦敦)从米氏心平气和的论断到今天,已经20年了。联合国有关成员国存在的“道德风险”(--选择这么一个经济学术语来表达,好理解一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中,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态度,已经成了最有用的考核指标。

道德风险能够导致组织破产,这是常识问题。中国人民公社体制的破产充分证明这点--社员偷拿的数量不多,它却挫败了组织效率的企求;管理者的小额侵占,实际上败坏了它的道德目标。

潘基文上任时的联合国必将面临着“分队”的抉择。除了它的“古老的”人权无解难题之外,联合国安理会对愿负责任的大国(如日本、印度、德国)的排斥也算于复制了专制国家的“党派管理模式”--政治班车人员已满,不能在让新乘客上车了。

又一个无耻的笑话!

针对以上情况,除了严肃的批判之外,也没必要陷入悲不能拔的地步。因为经济学中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互补与替代”告诉人们,人类的理性还足以摆脱一个又一个的“无耻者造成的困局”。其中,替代策略较之互补,虽然成本大一些,但从长期均衡(比如50年)来看,还是划算的。

有消息表明: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组织研究了一个替代方案,那份题目为《铸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的研究报告称,要对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乃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面临破产”的状况,进行拯救。--大概可想象为互补品的提供。

与其说是一项拯救,还不如说准备完全替代品的生产,因为这份研究报告的参与者是400名跨党派专家,这就决定了它将是美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的指针性文件。其共同主席的人选也具有这种象征意义:一名是共和党人,里根总统时代的国务卿舒尔茨;一名是民主党人,克大顿总统时代国家安全顾问雷克。这个研究报告也称为“普林斯顿计划”,计划提倡在民主原则下组织一下民主同盟。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可加入,但其中有入盟的硬性条件,如:国家的定期选举(即多党制的国家政治结构),独立的司法机制来保证公民权利,成员国之间不动武,未遵守原则国家应受到干涉,等等。报告也明确表示,如果联合国改革迟迟不能进行,未来的民主同盟就会取代前者。

联合国,破产之日已经来临!可预见:潘基文领导之下的联合国不可能就人权难题做出有效求解--极个别国家还会抗拒《公民权利与社会权利国际公约》;还有,联合国的现存表决机制不可能对金氏独裁政权、伊朗极端主义政府做出任何有效的约束。

与安南激动的万岁之呼相对应,将来的潘基文就有可能长叹一声:“归去来兮,田将芜。”——联合国,起源于人类的哲学智慧,结束于人类一小撮的政治无耻!

            2006年10月30与于绵逸书房

──《观察》首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