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常常发现不少重理轻文的人,他们一般重视实用,忽视艺术和理论。记得杨振宁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这说明科学和艺术相融相依,厚此薄彼肯定无益于一个国家或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一个作家或诗人存在的意义在很多时候比一个皇帝还要大,李白所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就是这个意思。
人可分物质的人和精神的人,在现实里皇帝要比文人们耀武扬威的多,但从长远看,皇帝的身份是黯然的,也就是活在他们统治下的人们才惦记他巴结他,口是心非地敬仰他。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成立都比不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这样的作品深远久长和意义重大。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这些创造和正在创造着文学的人要有些钦敬呢?他们大多不可能是物质世界里的佼佼者,却是历史长河里滋润一个民族心魂的精神贵族。作为物质的人他们是属于自己的,作为精神的人他们是属于大家和一个民族的。
有句话说:"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是龙,三个中国人一起是虫。"这话是说中国人喜欢窝里闹,为什么闹?我以为就是统治者所宣扬的”孔孟文化”在作祟,因为孔子讲究"名正言顺",喜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排座次,大家不就是为了位子才煞有介事地闹吗。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重灾区一点也不过分,儒家文化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御用文人扭曲后来维护封建独裁,成了独裁的文化,中庸的文化,成了泯灭老百姓个性的文化,毫无自由可言。可以看出儒家文化适合人治社会,是以德治国,不适合法制社会,它已经阻碍了社会向现代文明发展。
道德可分公德和私德,而自由是每个人最起码的人权,自由的前提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有权利的人,比如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所以有利于专制的统治者进行管理,而信奉孔子学说的国家是独裁者的国家,根本就不是每个人的国家。
在独裁国家,它的百姓还不能叫公民,而大多是奴才的,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奴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些独裁者们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它的人民洗脑。我记得孔庙里面有个清朝皇帝题词,表扬孔子是"生民未有",意思就是把几千年前的孔子也当成他的子民,这皇帝趾高气扬的自恋很无耻很可悲又很可笑,你能看出这话里面有平等存在吗?而有好多人是把这题词当荣耀的,亦是很可悲。
职业本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行业做出了成就,我们都应该敬佩他,在国外像巩莉这样的演员是会受到大众比总统还要隆重的欢迎的,而诗人向来就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他们大多首先是一个诗人。记得一个朋友告诉我,在苏联刚解体的时候,他去苏联,那时候苏联人民生活很艰难,他到一个小镇子看到人民都在那里集会,并有不少人轮流上台像演讲似的群情激昂,翻译告诉他说,是他们正在朗诵普希金的诗歌。比如前几年美国诗人桑德堡去世的时候,美国还把他的像印在美金上面。
确实,只有心拥文化精神的民族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对文化敬畏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