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扭亏为盈迎来第二春

有这样一本杂志,常常刊登长达万字以上的超长调查报告,内容严肃,几乎没有照片,黑白印刷。这样一本杂志,每周的发行量达到一百万,并传今年已经扭亏为盈,这不得不说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

这本杂志就是在美国知识界非常有影响力的《纽约客》。有报道说,《纽约客》已经悄悄地,不动身色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05年,其发行量增长了4%,达到了105万份,而其高达86%的续订率差不多是其他杂志的两倍。由于拥有杂志的公司是一个私营公司,所以确切的经营数据是不对外公布的。但是,根据业内人士的推测,《纽约客》今年的盈利估计应该是在1000万美元以上。

这个转变,《纽约客》现任主编大卫。雷姆尼克功不可没。他1992年以记者身份加盟该杂志,很快成为杂志内最出色的记者。之前,他是《华盛顿邮报》驻莫斯科的特派记者。他根据这段经历写成的非虚构作品《列宁的坟墓》还获得过普利策奖。

雷姆尼克是个低调、不温不火的人。最近在接受英国《卫报》记者采访的时候,雷姆尼克很谦逊的把《纽约客》的东山再起归结于时代的改变。“在我的主编任期内,世界充满了危机——9.11、伊拉克、阿富汗……”他认为这个时代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人们对严肃、睿智、深度的报道兴趣重燃。

从这一点而言,雷姆尼克是颇有远见的。他上任之初就强调《纽约客》应该恪守并发展其吸引读者的基本要素——真实的、深度的、有争议性的报道。在快速阅读的时代,这一方针已经被许多出版人摒弃,认为现时读者是没有兴趣坐下来,静心读上一篇上万字的,和他们日常生活或许并不密切相关的文章的。但是,“或许他们拿到杂志,在自家的客厅里坐下来翻阅的时候,只会有耐心读一些短小的城市文化新闻。而在第二天早上,坐在上班的火车、地铁里的时候,他们或许就会发现原来伊拉克的战场上发生过了这样的事情……”雷姆尼克这样解释道。

这一策略确实奏效。事实说明,还是有许多高素质的读者对《纽约客》文风独特、调查深入的文章充满了阅读兴趣。

雷姆尼克还是一位政治目光敏锐的编辑。2004年,从不参与美国政界选举的《纽约客》破天荒地表示支持共和党人约翰。克利竞选美国总统。雷姆尼克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关注该杂志。在评价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他认为美国大部分媒体都在说谎,他不希望《纽约客》也成为掩盖战争事实的一员。在《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越来越缺乏国内和国际报道的时候,《纽约客》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纽约客》还宣布,到今年年底将再次更新它的网站,加入更多的视频、音频、Flash与其他和读者互动的功能。《纽约客》将在网站上开辟博客空间,主编亲自坐镇,以此为论坛,与《纽约客》的供稿作家、编辑记者和读者开展讨论。

最近,《纽约客》还推出了两套纪念版的DVD,一版名为《完全的纽约客》,其中共包含了《纽约客》创刊八十年以来所有的文章,共4109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