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宜三:《天地良心》不是小说!

 
【导语:作者在历尽坎坷、九死一生之晚年,杀了中共一个回马枪; 《天地良心》可充作近现代编年史、《间谍学》、《商场ABC》的辅助教材。 】

毛泽东和中共一小撮反动派在夺权过程中和一掌权之后, 虽然都离不开天花乱坠的谎言和杀人如麻的恐怖,但手法却有明有暗。 明的是明火执仗,明刀明枪;暗的便是特务间谍、鸡鸣狗盗。 申渊的“大型记实体小说”《天地良心》(新大陆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7月, 香港),揭露的就是毛共这套谎言与杀人两相交替、 明枪和暗箭双管齐下的野蛮而无耻伎俩。

我近年很少看小说,但看到印刷精美、 装帧别致的《天地良心》仍然情不自禁地拿起来翻一翻。 谁知一翻之下,竟不能释手:原来这不是小说,而是历史。 作者的《后记》对此也有明确的说明。

这本又重又厚、七十多万字的大书,讲的是沉甸甸的一百五十多年来中国的近当代史、 上海的变迁史、几个家族的兴衰史和作者个人七十年的苦难史, 也是中共毛泽东一伙的祸国殃民史及其特务机关的罪恶史。 因为这本书是作者在自己几十年的《日记》, 长期收集的各种资料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小报,以及在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上海档案馆、香港中央图书馆里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再附以一百六十多幅新闻、 家族、亲友和作者本人的照片,所以读起来有亲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作者出身书香门第、显赫家族,外祖父是英国皇家陆军少校、担任过上海市万国商团司令, 父亲是高级工程师、中共高级统战对象,作者本人又是三进三出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 全国“人大代表”、高级干级、会多国语言、行踪遍世界、 以商人面目潜伏在海外的高级特务,所以本书又极具传奇性、趣味性、惊险性和知识性。

作者年青时是马列主义忠实信徒,甚至以揭发、 检举母亲和舅父的“反动言论”来显示自己与“剥削家庭”划清界线,在抗美援朝、 批胡风、肃反、整风反右派等历次运动中,都是积极分子,十八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想不到,正当他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时候,一下子跌进了“伟大领袖”的阳谋陷阱, 为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京市委和以刘可人为首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所出卖, 变成了“混入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从此, 在地狱的地狱中被折磨了二十多年。

《天地良心》除时间跨度较大外,也涉及许多中外党政军各界名人。 由于有作者之亲属参与其中,而使近现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 如一九二七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周恩来和康生主持的中共“红队”残杀顾顺章一家及绑票勒索等恐怖活动、 一九三二年上海“一二八”抗战、淮海战役中国军将领廖运周阵前倒戈、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八O师在朝鲜覆灭等,能获得较详尽、生动的描述, 为历史留下了珍贵记忆。

当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演员、作者青梅竹马的女朋友, 她在中南海陪毛泽东等人跳过舞时, 就目睹毛泽东带着一个舞伴进入一间有哨兵站岗的房间一个多小时; 这个舞伴后来结婚时因被丈夫追问而讲出失身缘由并閙到彭德怀那里, 彭德怀因此下令解散中南海文工团。 这也为毛泽东、彭德怀结怨提供了更具体的人证。

至于作者亲历的各次运动,更是如数家珍。 在历尽坎坷、九死一生之晚年,作者吸取了潘汉年、杨登瀛等人悲惨下场的教训, 杀了中共一个回马枪。 《天地良心》用很大篇幅描写中共特务机关几十年来的演变历史和现状, 描写了庞大的特务机关怎样糟蹋和贪污民脂民膏, 浪费人力物力及不同体系的特务之间如何倾扎。 姬德胜以贪污一亿多元中箭落马、作者叔祖作为中共特务被遗弃在台湾自生自灭、 作者被同为中共间谍的生意伙伴骗去了五千五百万港元等情节都引人入胜, 诚可充作《间谍学》、《商场ABC》的辅助教材。

《天地良心》不足之处是书名太一般化,不能反映本书的主题;其次, 以第三人称叙事和定位为小说,使许多资料失去史料价值,是对资料的最大浪费;第三, 第一人称外的心理活动及不在场的对话、动作描摹。 此书如能在再版时对此作出改善,使之成为一部真正的信史,则更功德无量矣。

首发《开放》2007年2月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