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见:五十年前那一阵风

 

中共为了它的「和谐」,一下子禁了八本书,且其中对章诒和的《伶人往事》,干脆就明言是「因人废书」,可以说蛮横到了极点。所谓「因人废书」,乃因为章女士不仅身为不能摘帽的「大右派」之女,更曾着书写了「右派」的父辈之往事,这样,就成了上黑名单的人。可见,五十年时光流逝,右派,反右,仍然敏感,仍然是滴着血的伤口。

中共至今仍然坚持错误

显然,中国共产党至今仍然坚持错误,仍然不准人们批评、不准人们正视这一伤口,终究是无法表现出它有对于批评的雅量。

五十年来,它如此墨守成规,如此冥顽不灵,倒也难怪,因为这个敏感之处,涉及到「共产党的领导」,涉及到「社会主义」。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据说比苏联更为平稳更为成功,毛泽东自然很是得意。然而,这种「不断革命」毕竟体现着斯大林主义的风格,而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向已经在起着变化。斯大林身后的改革浪潮已起,中共内部也有响应,毛泽东要继续走斯大林的独裁之路,当然受到威胁。

整风是中共党内斗争的传统形式,不过,延安整风时毛泽东的干将刘少奇,此时却在大力推行「集体领导」。斯大林以党的机构力量打倒其党内的左右派对手,在中共党内,机构力量却是在刘邓手里,毛泽东自然不会高兴。于是,要求更多的人们帮助共产党整风,不失为高明之举。

但是,让人们说话,民主人士的心里话却是对新民主主义的留恋。对「党天下」的尖锐批评,以及即使有所谓「轮流坐庄」、「政治设计院」的主张,从新民主主义的角度来看,就没有什么不正常了。同时,共产党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也在运用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援引巴黎公社原则,对共产党的国家体制与领导方式提出批评,就更谈不上所谓「资产阶级猖狂进攻」了。

所谓「阳谋」不过是遮羞布而已

这一切,显然出乎毛泽东的意料。他对自己的威望自视过高,但民间的自由批评显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会自动地服从他的个人意志。

于是毛泽东部署反击,因为他不能不反击,所谓「阳谋」、「引蛇出洞」云云,不过是遮羞布而已。「社会主义改造」关乎「不断革命」大业,关乎从「共产党领导」到「领袖专制」的自然发展,而鲁莽地中断新民主主义的这个大错误,当然绝不能容许人们随便议论。

应该说,毛泽东经此一役,以数十万上百万个人与家庭的悲剧为代价,的确有了他的收获:他对党内同志的打击,巧妙地包装为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自己要专权,则冠冕堂皇地美其名曰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而尽管中国尚未有过较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人们对计划控制体制的改良、逃避与抵制,却统统都成为所谓「资本主义复辟」,非要斩草除根不可。

「不断革命」的千古绝唱

这样,毛泽东就把他的基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总结为「继续革命」,很清楚地表明了他与「不断革命」之间的渊源。

「不断革命」当年被马克思恩格斯否定,因为他们看到,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其正常发展。然而,这一否定没有充分展开,「不断革命」的冲动很快又死灰复燃。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都实际形成对「不断革命」的抑制,但是都未能持久。在理论上,这与马克思学说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期有关,它批判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但社会主义本身在经济中尚未成熟,则理论本身就受到很大的制约。理论尚有弱点,就不可避免地逐渐被边缘化,新的理论则应运而生,尽管据说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却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否定「不断革命」完全是背道而驰。这种变化的背后,政治展现出它自身的规律,而权力运作尤其在东方社会里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是常态。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右派」们要说话,就难免厄运了。中共的干部或许对毛泽东的专制有不满,毛泽东要整风,也先是打出「反官僚主义」的旗帜,他们达到不了「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党天下」的高度。「右派」们在共产党一再的要求和请求下,站出来帮助共产党整风,而他们的「猖狂进攻」,实际上只不过是相当温和地表达了对共产党中断新民主主义之举的不满和批评。

那倒真的是「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