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彦臣:邱晓华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

 

题目是半句话,不是为吸引读者,而是太长了,反不适宜。

我说邱晓华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是说:他并非是中共体制内那一代人的顶尖级“人才”。也并非“破鼓万人捶”,公平而言,他本身就是“次品人才”。看一下他的博士学位,不难明白这一点。他的博士学位是在职期间拿的,时已有权,有关大学给个学位既是锦上添花,也是远期政治投资吗!邱读博士时挂职任安徽省长助理,明摆着要升吗?而后,安徽挂职完了,就成了国统局副局长。在这期间,要跑关系、看风口儿,哪有什么时间做学问呢。

在另一端,并不能在中国学位滥到如唐末王爵的情况下,专责邱晓华。唐末王爵之滥是个什么样子?大凡是大将出征,皇帝就给一堆空名诰身(空白委任状),让主帅全权填写,最多的一次给过一千张。

所以,当时有个真实的场景──“大将诰身仅值一醉尔!”用现在的话来说:“谁请我一顿儿,这大将的名额就给他了!”大将名额如此,王爵也超不过一贯钱去。一贯钱,是1,000枚铜币,折合到现在也不过6,000元人民币。

我的老乡、朋友去拿“在职硕士”学位的多了。他们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借来”的,甚至说,只是将朋友已发的论文稍作题目改动,换了人名就是了。导师那里呢,扔上三两万块钱,再请上三五次桑拿(当然要“打炮”),就是了。

如果说“婊子的牌坊”之喻还有什么新解的话,非“在职博士、在职硕士”莫属。我敢打保票,你随机抽取100个“已完成学业”的如邱晓华博士者,重考一番,会有180多张废卷。当然啦,此中还要效法一下“科场反腐英雄”乾隆皇帝──开考前,把原试卷全部作废(如突查顺天乡试之举),另换新卷子。没什么A、B卷,给来个C卷,让小抄全作废了!于是乎,不但C卷成了白卷,有些人会一生气把准备好的A、B卷小抄也给扔在了考场上。

邱晓华之悲,不在于什么“上错了床”、“站错了队”,而是在于:他是一个学术赝品时代的最大赝品而已,而中国之陷入“拉贝莱悖论”状态,也是由“不要脸的文凭”引起的。

拉贝莱说过什么?──“学术无良知就是灵魂的毁灭,政治无道德就是社会的毁灭。”

--民主论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