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出了两则新闻,引我关注。其一,公安部明令今后领导下基层不用警车开道;其二,北京警方用测谎仪逼出了假口供,险使一位河北农民被判成死缓。不管怎么说,这两条新闻都是积极的,有利于改善司法败坏的形象。毕竟,后者得到了纠正,问题也得以暴露。
公安部门的头头到下基层去,很难让人拿准什么叫警车开道,什么叫正常公务。一般情况,“基层”人民尤其县城及以下的居民还是怕警察的。这不是人民都犯了什么事儿,而是让警察“粘”上你,麻烦就来了。据族人们说,我的一位远房族兄在小区丢了一辆私家车,连报案都没报。原因就是“怕麻烦”。当然,他有的是钱,再买辆更好的,不在话下。
在我看来,“警车开道”──没什么绝对必要的那种“警车开道”,实际上是自身胆虚的原因。被护送者怕人民当中突然出了“敌人”
(刺客),先吓唬吓唬再说;护送的呢,也向地方宣示:看了没有,大头头是重视我们的,你们那些心怀不满的小心点……
除了社会心理学分析之外,我看关键还是浪费纳税人的钱。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之外,护送者尤其是基层要设法“罚点钱,补经费”。不是吗?不久前,就有学者质问“以罚养警”问题。
至于,一台测谎仪要花多少钱,公众无法确知,也许这又要列入所谓的国家秘密了。其实,不论多高级的测谎仪到了企图立即破案或“立下军令状”的大案中,效率就会大减,甚至起完全相反的作用。
中国老百姓心理素质不好,怕摊上事儿。即便是最诚实的公民,见了警察也胆怵。一胆怵,血压、脉博就不正常了。北京警方给河北嫌疑农民“测翻(反)了”的事情,其场景大体如此。别说一般百姓,就是警察本身也免不了没事儿找出事儿──心理发慌,出了大差错。我在监狱时,见过一位大学毕业从警的小伙子,能说,能写,也不太服领导,他私下也向我表示对体制的不满。他对犯人的关心也是那个环境少见的。有一次,监区里连续出了几档子事儿,狱里要来专查。他给犯人们训话,一紧张,把“我从来就没说过假话吧!”,说成了“我从来就没说过实话吧!”犯人哄堂大笑。
我不想作“万金油”式的学者,也不往“几大知道分子”的队伍里挤,而是说中国这种社会,实在不需要测谎仪。需要它时的条件是什么呢?
是政治民主化,公民与政府(警察是为一部分)真正对等之后。中国人爱搞形式主义,而这形式主义除了慈善事业方面可搞一点──比如大张旗鼓地动员捐款,其他的大多是有害无益,至少社会后果是得不偿失。举凡小大各一例,以正视听:其一,比如某媒体盯住交通分流处有跨隔离栏杆者,就大肆报道一番,什么市民不懂文明啦,什么影响公共交通啦。但是,他们就是不问一下:设置这个隔离带经过附近市民讨论了没有?设了这个栏杆,堵死了旧路口,又开了新口没有?
之于这类案例,我就有了一个判断:人们尽量不要相信媒体的“粗鄙的高尚”,因为他们从来不想进一步思考问题。
其二,军队国家化问题。有朋友说,你是知名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应当表态呀!我仍然无法写篇象样的文章来讨论这个重大问题,因为在国家没有完全民主化的条件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多只有行为经济学中“心理帐户”的意义。
什么叫心理帐户?举个例子,比方一个赌钱的人,他把本钱放在上衣袋里,把赢进的钱(或输整钱找回的零头)放在下衣袋里──那个样子。总体算来,还是“大锅里捞鱼”。
所以说,在民间政治实践中许多东西听起来“很象那么回事儿”,仔细一推敲,反而是忽悠的成分大了!
回到警车开道问题与测谎仪问题上来“说事儿”,我看,最好全国性地取消这个东西。当一堆旧铜费铁卖了,救济救济家境困难的老警员们,未必不是件好事。
警车开道,去不去,没多大意思。关键的是,中国需要多少警车,又有多少警车实际上已经“半私有化”了呢?
放下吧,别玩“天地不仁,以人民为刍狗”那一套了!说句地方土语:闲扯弯弯蛋,让人家懂行的笑话!
(2007年1月18日零点10分于绵逸书房)
--民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