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国标:英美互为犄角赞

 

自美国从大英帝国下正经独立起,隔大西洋互为犄角的英美两国,就一直是守望相助的伙伴,很少红脸反目。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洗礼,复经冷战几十年的考验,两国的这种关系更形巩固。

“9.11”以后,在反恐的步调上,英国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大旗。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各抱离心,违扭美国意志的局势下,英国然能摆出两肋插刀的姿态,毫不犹豫地站在美国一方,更见出两国原本是一家的血浓于水的情谊。

如果说英美两国200多年的世交,是由血缘纽带扭在一起的,好象也不是事实。一者我们并不曾见两国的作家、学者或主流媒体把“血浓于水”当成口头禅,当成庸俗的号召。二者即便这200年里真的是血浓于水,那么200年前的那场美国独立战争也说明,血有时也会变得比纯净水更淡,甚至比砒霜更毒。不然两国就不会兵戎相见,致使无数盎格鲁?萨克逊子弟流血牺牲。如此说来,究竟两国关系是浓是淡,根本不在血,最起码不全在血,在血外必另有其他因素。

那么其他因素是什么?是共同的利益,是共同的信念。当北美13个殖民地的利益受到侵害,当他们的清教徒信仰遭到来自英帝国打压之时,来剋星屯响起了反英独立的枪声。所以如今看到英美两国如此牢不可破的友谊,我们大可不必产生既有今日之亲密,何必当初独立的痛惜。今日的亲密固然难得,当初的独立也是历史的必然,值得庆幸。

按中国人的历史循环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国和英国就不合乎这个规律,它们分了以后就再没有合过。其实分也好,合也罢,都不是目的,也不应该是目的。目的应是什么?目的应是大家都过好日子。如果分着能过好日子,何必合?如果合了能过好日子,那就别不要分下去。既分了,如果不能确保过更好的日子,不妨分下去,不必强合。好比一个笼子的鸟儿,逃出几只,笼外好还是笼内好,究竟回不回笼里,应该由逃出的这几只鸟儿说了算。仍然留在笼里的鸟儿,如果喊着叫着一定要把飞出去获得自由的鸟儿捉回来,大家一块儿过笼子里的生活,这就是心理变态,不合现代观念。健康文明的观念应是,对于仍然困在笼子里的鸟儿而言,同类飞出一个算一个,飞出两个是一双,要为获得自由的同类额手称庆。自从美国独立以后,似乎英国笼子里的鸟儿就再没有哪个说:“那不行,一定得把逃出去的美国鸟捉回来,我们都得活在大英帝国这个沉闷的笼子里。”

留守在英国笼子里的人们,不仅没有谁喊着要把独立出去的美国人捉回来,不仅不在国际事务中挤兑、打压美国人,反倒一直帮衬美国,扶助美国,追随美国。常言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英美这种互为犄角,守望相助的兄弟关系,很温暖、很温馨。

那些本来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的国家,不一个人种,不一个民族,尚且可以彼此走动,旅游,做生意,发展外交,象中国和台湾这种同种同族的不同政治实体之间却一直搞萁豆相煎,挤兑打压,人为隔绝,不通商不通邮的,真是愚昧得可以,可悲得厉害。大陆与台湾,象后来英美那样友好,莫象英美当初那样兵戎相见,是最好的选择,武装独立和武装反独立同样都是罪人。

(2007年2月修改柏林)

--民主论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