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衍生物。两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地理区域在所谓同一主权观念下拼凑在于一块,不可否认地具有一定的文化心理安慰作用,但总的来说,还是“拉郎配”。
“一国两制”只能是权宜之策而不可能成为公认的制度模式。香港的“大陆化”问题被坚定的民主派上给端上了桌面,因此呢,“一国两制”对台湾的示范效果也就等于“颗粒无收”了。质而论之,无论台湾政治精英还是大陆精英没人真正想按“一国两制”模式解决问题,所以搞到目前状态,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仍然是维持现状。
维持现状固然不错,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个现状不被“预计外”的因素打破。先不论是“统是独非”之传统与利益的权衡,只说马英九当选,倘使马氏有日当选为总统──按大陆官方媒体习惯称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了连选连任,也不排除打“台独”牌的可能。所以说,维持现状的实用主义态度也好,“一国两制”的话语攻心战也罢,早晚会出问题。到2012年至2013年之间,这两个互为动因的问题必然面临最后求解。届时,无非会有三种情况出现:
1、台湾选民的“绿化”更广泛,政治精英要服从民意,“台独”也得到了更多的国际道义资源。而后,全民公投(决)付诸实践,结果是法理“台独”形成。
大陆对台湾动武,整个东亚局势一片混乱,美日台同盟共同抗击大陆“入侵”。
2、大陆甘心放弃“一国两制”,实现制度对接,两岸三(或多)党共行竞选政治。这固然是两岸人民付出政治代价最小的模式,但仍存在一个前提要求:全民性地放弃“非法化”中共的诉求。
现在看来,这个前提条件尚没确立,它的形成有待于中共与法轮功的和解。马氏果然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是否愿为此和解而努力尚无法料定。
3、应对“台独”实际形成,大陆不动武或有限动武后接受国际调停,但坚决不承认“台独”而再一次地陷入“维持现状”──你独你的,我说我的──你不合法,云云。
“一国两制”实际上也制造了“一国两民”,即大陆人民去港澳要出具身份证之外的附加证件,倘使“特殊原因”出现,个体或团体就被限制到达;相反,港澳人民在出具附加证件时很少受到限制,于是,大陆人民的“身价”就贬值了,成了无名有实的“贱民”。一个法治较好国家不可能限制自己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旅行,而且也没人相信从河北去贵州旅游一定要什么附加证件。
附加证件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人权问题,直白地说:就是侵犯人权!
与“一国两制”的附加证件相联系,国内特定地区仍要求非该区域人民具备再确认资格。那个资格确认文件叫“边防证”。虽然说边防证到今天大体是名存实亡,但毕竟它也是污辱人民的东西──任何人到那个特定区域(如深圳)都事先成为偷越国境的嫌疑。
因此,边防证政策也是侵犯人权的东西。
按我以往的经验看:从广州坐火车去深圳不用出示边防证,换成坐长途汽车就得凭身份证在入关处补办。本质而论,就是用两块钱换一张侵犯人权的证明;本质上,办证机关成了创收单位。
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改善,并且执政党最高领导人也于去年在美国宣布“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之见解。不唯国际社会一直在“听其言,观其行”,而且国内人民也是且听且观。更大的考验也将会出现,出现在2012至2013之间,那时真问题就无法回避了!
(2007年2月21日写于绵逸书房)
--民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