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开幕式宣称:本次“2007年两会”以关注“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职责,但眼下“两会热点”仅仅集中于眼前利益的“官商勾结炒房”和“物权法”等,而对中华民族的一些长远危机却无人议论。比如,有一个比上述“眼前热点”更需要紧急关注的“长远危机”亟待解决——“一胎化”“计划生育国策”正在对中国人才出世率进行残酷扼杀!这有孔子等12名世界公认的“华夏影响力超人”和当代众多人杰多非“头胎”所生之铁证。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反对“一胎化”
依据首先来自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着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一书,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七人入选,始于第5名止于92名,依次为:孔子(5)、蔡伦(7)、秦始皇(17)、成吉思汗(29)、老子(73)、隋文帝(85)、毛泽东(89)、孟子(92);在一百人以外而列入“享有盛誉的人物”,其中炎黄子孙有五人:朱熹、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孙中山和唐太宗(李世民)。细查这世界公认的华裔“影响力超人”十二人的出生序列,除秦始皇是“头胎”长子,蔡伦、成吉思汗、老子、孟子难考在家排行,余者孔子等七人皆为二胎以后出生。这就证明,历代中国顶级人才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非“一胎化”所生;换句话说,任何时候,只要实行“一胎化”,中国就将有66%的人杰被扼杀于子宫之中!
不妨细看一下孔子等天才的家庭排行。
1、孔子——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谷梁传》细记为“十月庚子孔子生”。据此换算,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8日。文革时称孔子“孔老二”,其实孔子是他家第十一个孩子。“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相当于今日一个镇长),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哈特对孔子的评语是:“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得最佳的地区。”
2、隋文帝杨坚——据《隋唐新英雄传》,隋文帝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坚有兄杨啸,至少可算是排行老二。杨坚成事靠妻子独孤伽罗,独孤伽罗为北周大将军独孤信独孤信第七个女儿。(独孤信的大女儿,是北周明帝的皇后。第四个女儿,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昺的妻子,也就是后来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史称:独孤氏皇后出身的独孤家族对杨坚以及他的父亲杨忠都有恩惠,所以,杨家基本是从属于独孤家族的。杨坚本来就对妻子有所畏惧,独孤氏做了皇后之后,在参政过程中,更让杨坚佩服,实际上,独孤氏也像一个皇帝,或者说她是实际的皇帝。所以,宫中常把他们夫妻称为“二圣”。而隋家非头胎而成“二圣”的传统又在杨坚次子杨广身上应验,杨广成为隋炀帝。
对隋文帝杨坚,哈特的评语是:“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3、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南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毛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做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毛泽东实为“毛贻昌家第三胎”。
哈特对毛泽东的评语是:“与秦始皇的功绩最相当的是毛泽东,两者都是中国人,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实行一系列革命改造的掌舵人。”
4、朱熹——朱熹小字季延,清人毛念恃在《紫阳朱先生年谱》中曰:“文公名沈郎,小字季延。”季延之“季”为在兄弟辈中排行居四或最幼者的称谓。朱熹可算是“四胎儿”。
5、汉武帝(刘彻)——史称:“公元前150年,皇十子刘彻成为继位太子”,汉武帝是“十胎儿”。
6、汉高祖(刘邦)——虽然刘邦御用宣传部称刘邦为“龙之头胎”:“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但学人考证,在《史记》或班固的《汉书》中,都没有刘邦名“邦”的记载,可见这个名字是日后才取的。刘邦本名刘季,中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老大叫作伯,老二叫作仲,老三叫作叔,老四叫作季。排行老四的刘邦,从小被称为刘季,登基成功之后,刘邦才取名“邦”,以寓“刘氏之国”。
7、孙中山——“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此史料可证孙中山至少是“二胎儿”。
8、唐太宗(李世民)——史载: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也是“二胎儿”。
赵本山炮轰“一胎化”
猪年春节期间,网上有篇《赵本山考美国人智商》的小品搞笑热帖,其中一段这样说——
范伟:“六号奥尼尔,请听题。赵本山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大傻子,老二叫二傻子,老三叫啥?”“三傻子呗!”奥尼尔咧嘴大笑。赵本山:“错!老三叫赵本山!我是老疙瘩!”……
无论赵本山是否认可这搞笑,这幽默文章中一句“老三叫赵本山”,透露了人们“人才常常出在非头胎”的潜意识。而这种期待“赵本山炮轰‘一胎化’”的潜意识可能来自大量人才的出生序列为“非头胎”。
随意在网上一搜索,出生于“第二胎”以后的名人不胜枚举——
沈从文——诺贝尔文学奖最钟情的中国作家——沈从文的湘行书简中,张兆和称沈“二哥”,可见沈在家排行老二。
老舍——中国最有影响的京味作家——老舍生于1899年,排行老二。老舍的儿女中,最有才华的是舒乙,舒乙在姐弟三人中也是排行老二。
王小波——中国新时期着名的自由作家——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大有尊重“老二”之意。
陈香梅——着名美籍华裔女作家——陈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于北平,陈家共有六个女孩,她排行老二。
陈景润——着名数学家——陈景润(1933-1996),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
费俊龙——“神六”宇航员——费俊龙1964年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三。
朱棣文——以“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奖——朱棣文于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父母是江苏太仓人,40年代来到美国,朱棣文排行老二。
潘光旦——着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1899年8月13日出生在当时尚属江苏省的宝山,原名潘光亶,因排行老二,以“仲昂”为字。
章鸿钊——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先生于1877年出生在荻港镇三瑞堂一个贫寒的熟师家中,他排行老二。
卢克焕——因研制了世界首例“体外受精”试管牛双犊而名扬于世,可望解决与性别有关的370种遗传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症”传男不传女的性别控制——广西大学副校长、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所长卢克焕博士,1945年出生在南宁市郊那龙的一个家庭,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七。
周恩来父亲周殿魁——没有周恩来就没有毛泽东——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如若当时实行“一胎化”,就没有周贻能,也就不会有周恩来。
苏兆征——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会组织者,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两次工人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中共六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
乾隆皇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实际掌权64年——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排行老四。
李鸿章——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第一人——李鸿章在六弟兄中排行老二。其最有影响的儿子李经迈,也是排行老二。李经迈曾被派任过奥地利公使,以房地产名作“上海丁香花园”标新立异,名噪一时,传为经典。
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家庭的六个孩子中海明威排行老二。
拿破仑——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榜第89名——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拿破仑在八个兄弟中排行老二。
卡斯特罗——古巴总统、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卡斯特罗他是家里的老三。
默多克——世界“色情传媒大亨”——1931年3月11日,默多克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公里处阿德莱德的一个农场里,他在4个孩子中排行老二。
上述史料充分说明,“一胎化”一定会大量扼杀人类的天才和人杰出生。
如果2000多年前的鲁国实行“一胎化”“基本国策”,中国就不会有孔子了。“天不生仲尼”,不一定“万古长如夜”,但肯定不会有《论语》,没有孔子的《论语》,今日就不会有如此世界瞩目的儒学儒家了。好险啊,幸亏孔子的父亲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同理,如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实行“一胎化”,排行老三的费俊龙就不可能在1964年出生,“神六”宇航员就只能找一个素质低于费俊龙的人了。“一胎化”固然有利于现代中国暂时避免人口增长过快的经济压力,但却会使中国在今日和明天出现无法挽救的“人才荒”的悲剧。
“夜来风雨同声,花落知多少!”中国大陆自1978年实施“一胎化”“国策”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才被“一胎化”窒息!
中国大陆现行的生育政策仍在坚持“一胎化”
人最可怕的是有病不承认,病入膏肓仍不知抢救。
中国大陆推行“一胎化”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计划生育部门开始只是提出“一对夫妇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计划生育政策,但随即便升级为全民“一胎化”,在全国大张旗鼓地推行“一胎化”,其背景固然有为了尽快摆脱文革之后的国内经济达到“崩溃的边沿”的极端困境和“华国锋洋跃进”的需要,但归根结底,是一党专政缺乏民主监督科学决策的必然恶果,其根源与文革一脉相承。1978年11月全国第一次人口理论讨论会上,代表们本有不同意见,却因为巨大压力,默认了“一胎化”国策。
虽然到1982年初,因为国际舆论和学界、民间的强烈反应,中共中央采取用“现行生育政策”取代了“一胎化”,但实际上,“一胎化”运动是文革结束30年来从未停止的运动,甚至可能是比文革破坏性更深更长远的灾难。
有学者说得好:“平心而论,不要说我国的相关法律,就是中央的任何正式文件中也都从来没有使用过‘一胎化’的字眼。所以,它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合法而完备的形式。但是,从政府到每一位普通公民却无一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一个幽灵、一个阴影,又是一种现实。”
以“现行的生育政策”作为“一胎化”的隐语,是中国大陆30年来强行“一胎化”的一贯策略。
2007年1月23日,新华社报道: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2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而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张维庆此话是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2月22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后,“有人认为这个决定的出台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放宽”的反驳。张维庆一面务虚,说“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一胎化’政策”,一面又极务实地严厉强调:“十一五”不会“放开二胎”——关于有少数人提出“放开二胎”,张维庆表示,党中央、国务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十五”时期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他说,我国现在进入另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在生育水平回升的状态下,加上一部分地区基层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流动人口超生问题比较严重。在这个时候‘放开二胎’,风险是非常大的。”
这就充分说明,所谓“现行的生育政策”,其实还是坚持“一胎化”。
中国大陆现行的生育政策何以一再坚持“一胎化”?这可能有三个原因。
其一,当局对“一胎化”危害认识不深。
张维庆在上述讲话中只承认,“一胎化”有带来“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的”危害,但这一问题好解决,“中国政府准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有些学者也只在关注“一胎化”带来了“独生子女”教育难。
其二,一些官员可能已认识到“一胎化”对中国未来的严重摧残,但抱着“只管我这一届任期顺利”和“我只管我这一代”的自私想法,明知“一胎化”运动罪孽深远,也仍然“看水流舟”。
其实,“一胎化”的主要破坏,首先在于扼杀一切“非头胎”人才,断了中国再出孔子等天才的人才资源。尽管有关部门宣传,今日中国“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等省,实行的是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实行的是农村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西藏地区没有生育孩子指标限制”,但实际上,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都一直在实行“一胎化”,而各级城市是中国人才主要集聚地,中国城市“一胎化”三十年的结果,是使中国众多高智商家庭低生育,人才自然出生率成倍降低。可以说,“一胎化”已使中国人种出现优减劣增的严重困境。
而且,“一胎化”开了一个极坏的头,让政府突然间有权决定公民生育孩子的数量了。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几乎绝无仅有。当政府一面大力鼓励市场经济时,却又一面要计划生育,不惜一切代价规定老百姓生孩子的数目,把计划各个家庭的生育数量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强制公民必须做到,这是在从根本上否定法治和市场经济,留下一个专制和计划经济复辟的根据地,荒谬至极。
其三,“一胎化”有利于官员“权力寻租”。有许多官员要依靠“超生罚款”致富。“一胎化”已成为稳定腐败的重中之重,成为破坏社会公平,破坏社会和谐的“病菌温床”。
至于“一胎化”造成人口老龄化、带来市场严重萎缩和就业危机、教育危机等等经济问题,早有学者上呈专论,本文不再重复。本文只想提醒不久前仍然宣称“中国将继续执行一胎化政策”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历史上一再多次出现社会经济危机,但从来都不是靠强行限制人口增长得以解决。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人才济济,有了新人才自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制度变革;而人才既靠教育,更有天赋遗传的因素,因此保证优质人才生产链的完整和自然的出现概率,理当为政府高度重视。
为了催促政府对“一胎化”运动悬崖勒马,特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发此公开信,谨望“两会”能让民意与旨意共生,展开争鸣讨论,监督政府立即停止扼杀人才的“一胎化”运动!
2007年3月4日于深圳“早叫庐”
首发议报第292期
议报》第2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