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今年的2月5日发表了一篇「路走得宽阔,人显得从容」,题目下边特别署名那是「自首报告」。文章讨论的是把马英九搞得灰头土脸的「首长特支费」。
老实说在这个事件还没有爆发之前,台湾上下包括那些政府官员们没有几个人搞得清楚「特支费」真正的实际用途。不要说特支费,就是阿扁被质疑得总统大位快要坐不下去的「国务机要费」性质也差不多。按照惯例那是首长们的「交际费」,很多政府官员并没有认真去弄清楚。只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把它当成是一种官员的「私房钱」。直到现在閙得沸沸扬扬了,才得到一种普遍的共识.认为它虽可以自由支配但必须是用於公务的补贴.
阿扁的「国务机要费」被起诉后,据说被发现有一张发票是拿来买钻戒的。
钻戒若是送给太太或者女朋友都属贪汚,但若是拿来「办国民外交」当公关费则有灰色地带可以搞暧昧。中国大陆对台湾外交空间的打压这次帮了阿扁一点小忙。使他可以振振有词地说因为正常的外交管道都走不通嘛,所以只能以暗送秋波的方式搞一点祕密外交陈仓暗渡。检查官大人我阿扁死不足惜,但不能害到x国收了我浪漫小礼物的那位重要的女士。否则以后谁敢和台湾交朋友博感情?
所以我不能说送谁送那里去,死都不能说!一说就会危害到国家的安全!
马英九比较倒楣的地方有很多,不沾锅兼有洁癖的马英九一向很少花什么钱交际应酬,顶多和女性粉丝们照照相握握手,就把他的选民们「电」得头晕眼花、惊叫连连.再者他长得比较英挺,即使十几年的破西装穿在他身上也显得特别有型。他最喜欢以短裤和纯棉小背心的凉快装扮在台北街头晨跑,并且在萤光幕前Show出他渗着汗水光滑的肌肉,所以治装费基本上很省。其他官员很少有特别费的问题,套一句台湾的俚语「鲜食都不够,那还有得剩来晒乾(当乾货储存)」。喜欢参加婚丧喜庆和民众博感情或出席有漂亮美眉在座一起商讨国事饭局的官员们特支费根本不够用,那还可能有余款可以存到私人户头去?
首长特支费中有一半须要有发票和收据,马英九很老实地把没用的那一半汇到自己的薪资所得中去并且据实以报(税),另一半不需收据的那一半据说有许多张发票是用来买太太的内裤卫生棉,还有养一只不知那里捡来名叫「马小九」的流浪狗。马英九用首长特支费来支付马小九的健康检查及医疗费用,金额达79700元。这…。很难瞎掰成是「做为公务用途」的吧?
阿扁和马英九每天忙得不得了,这些费用的用途和支出大概都交给祕书或助理去处理。如果问说台湾人对马英九的特支费事件有什么看法。我想大部份人都不会认为他是「贪汚」,只是从这件事里发现马英九对危机处理的能力似乎有点后知后觉.他对自己的廉洁自信过度,事情一发生,他根本没当回事,也没去搞清楚状况才会出现前言不对后语,供词翻来覆去的窘状。
套一句前总统李登辉说的:「憨憨怎么当总统」?(儍不啷铛亳无谋略怎么当总统)。
农历年这几天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去向龙应台拜年,我问她:「前阵子读到你的「自首报告」想必又掀起后续正反两面的论战」?
她回了我一封信,我把她的回信重点原文摘录如下:「台湾的事,大概只能「放下」一点,原来民主的过程需要那么长,那么纠结.你说得不错,「自首」使我在几个电视台上听说被骂了整整48小时.也是预料之中的。我也不见得认为马英九一定比苏贞昌或谢长廷是更好的总统,国民党的老朽文化尤其令人反感厌恶,但特别费的事情,还是认为应该讲清楚。原则和我不捐100元是一样的。明知文章会被简化为「挺马」,还是甘冒大不韪选择写了,写了也就放下了。结果随便吧。希望你开心一点.如果有机会去香港,来找我吧。」
对我这种既非蓝也不绿但有点常识关心政治的台湾人民而言,几年前,军购拉法叶案郭立恆贪污了8亿台币。一个武获室的上校就能吃掉国家那么多钱,以陈水扁或马英九的职位若有心贪污自然不会小儿科的区区一千多万.所以问题不在贪不贪污,而是在遇事的处理态度和能力。陈水扁的解释检查官陈瑞仁不相信,我们也觉得办外交要花钱没错啦,可是SOGO礼券啦、钻戒啦、到处收集发票的行径也着实十分诡异。
马英九上电视的说明有三个版本,而这三个版本不可能同时成立;如果马英九在第一时间「自首」,当有多好。
最终的答案大概是「人性」,歴史的客观事实总是牵扯出太多的人性。总统及市长碰到危机怎么都如此处理?国家在他们手中真有些危险咧。
龙应台在她的「自首报告」中说:「谁在乎马英九」?但准备於2008年竞逐总统的马英九和泛蓝阵营会不在乎?任期只剩一年多的阿扁已没有选票的压力了,民进党对阿扁的未来是不会太在乎的。
泛蓝阵营当初挖到SOGO礼券和总统的国务机要费疑云时,见猎心喜,挖挖挖挖出一堆令人眼花撩乱叹为观止的现象,媒体名嘴毒舌八卦穷追不舍倾囊而出,绿营那甘嚥下这口鸟气?当然会到鸟蛋里寻找骨头,这一寻更不得了,马英九将特支费直接就汇入私人帐户罪証可说更加确凿,检查官几乎没有不起诉的空间.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爆料英雄邱毅先生大概会猛搥心肝仰天长啸:「捺变按捏」(怎么变成这样?……。虽然,英雄仍是吾人本色,但事态演成今日局面乃是吾人始料未及)。
那些花48小时骂龙应台的人不知道现在倒底有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这两种「费」是什么「碗糕」(一种众说纷纭、无法归类的台湾小吃)?
不管国务机要费或特支费两件事如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歴这些吵吵闹闹的八卦剧情倒也使市井小民们都长了不少思维,感受到一个公平完善清晰明白制度的建立是多么重要。 政党尽管是出於私心恶斗、名嘴毒舌争出锋头,各路媒体嗜报八卦,这些勾心斗角权谋巧智不也尽皆呈露摊现人前。这一场「恶意的善行」谱写了台湾民主进程的踉跄脚步,不管是蓝是绿还是彩色,我总觉得「透明」是一种最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