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侮辱中国人?官员又放屁而已

 

日前,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现实题材电影、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上,又上演了“炮轰”一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一位负责人“炮轰”《苹果》、《三峡好人》等影片。他认为《苹果》里民工妻子被老板强奸,民工借此向老板勒索的剧情侮辱了中国人。

《苹果》侮辱了中国人,这是一个明显的价值判断。其内在的逻辑是,负面的东西都是影响形象的东西,都是构成侮辱的东西。诚然,此种逻辑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现有生活的保护。但是,其回避负面丑闻的道德洁癖还是让人觉得有回避现实、过于敏感和脆弱之嫌。事实上,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负面的丑闻与剧情总是不可能完全清除的。这就是真实——现实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因此,对于所谓的“《苹果》侮辱中国人”可以有两重的解读。一重是从现实真实角度考虑,看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故事是否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影子。如果有,就可以说这样的剧情并未侮辱中国人。因为这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电影只不过是反映,艺术的反映,而不是刻意的侮辱。

另一重解读是,从艺术真实角度考虑,看这部电影到底是为了丑化形象还是反映人性。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不同,是艺术家在真切的人生体验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构的形式揭示出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艺术真实必须做到事实真实、情感真实、哲理真实。如果做到了这三个方面也就意味着艺术真实的存在。艺术真实未必要与现实严丝合缝的“一致”,只要艺术真实反映出的人性和道理是现实真实所蕴含的,就可以说艺术真实的营造是成功的。

以这两个视角去解读“《苹果》侮辱中国人”的结论,就难免发现其过于牵强之处。首先,在现实社会中,类似《苹果》剧情的故事并不是“绝迹”的。我们可以说这些现实侮辱了中国人,但并不能说反映这些现实的作品是在侮辱现实。因为,反映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其次,在艺术真实的视野中,“《苹果》侮辱中国人”也难以成立。剧情虽然塑造了一个负面的人物形象,但是这个人物所潜藏的人性及其扭曲却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也就是说,电影的目的不是在告诉人们有一个异样的民工,而是告诉人们,在何种情境下,这个民工会变得如此异样?为了这个目的,虚构一个人物和矛盾冲突都是允许的。其目的不是侮辱,而是震撼。

王小波在《花刺子模信使问题》中,曾描述过一个以为将报道坏消息的信使喂虎就可以平安无事的愚昧的国王。这样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一个现实社会中,如果有负面的问题存在,就应该提倡去勇敢地面对它,而不是以道德的洁癖回避它,这些问题才不至于再度恶化,真的导致侮辱的严重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