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红颜薄命

  《往事》作者:毛彦文 版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定价:25.00元

   若不是前两年学界内外的“吴宓热”,尤其是吴宓先生的那首诗,“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恐怕对于绝大部分大陆读者来说,毛彦文都一直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之所以会陌生,大抵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毛彦文乃一女性,而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女性并不常常站在历史的前台;其二,毛彦文自1949年后往返于台湾地区、美国之间,于内地读者来说音讯皆无;其三,则是毛彦文个人的经历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对于人们的历史记忆而言,终究还是缺乏秋瑾式的新闻效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新近出版的毛彦文自传《往事》,于其本人来说是一部个性化的回忆录,而于读者来说,则是一部不可多得且信息量极其丰富的个人史。

  贯穿《往事》的主线,是毛彦文女士的情感历程和个人经历。说到毛彦文的情感历程,不能不提吴宓对她的单恋。事实上,尽管在吴宓日记、诗文中对于其对毛彦文的单恋做了大量的铺陈,这段单恋对于吴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毛彦文的角度而言,这段感情恰恰是其感情经历中最无关紧要的。

  毛彦文的感情经历中,最为重要且最为短暂者即是与熊希龄的忘年姻缘。

  熊、毛的结合是当时沪上一件大事,婚礼现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包括《申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各方媒体竞相报道此事,一时间盛况空前。叹息红颜薄命,这场忘年奇缘并未持续很长时间,熊希龄先生即驾鹤西归,真是辜负了一段好姻缘。

  熊希龄逝世后,毛彦文接过其未竟的慈幼事业,认真而负责地接着举办香山慈幼院,《往事》第五章全说此事。此间辛苦不寻常,笔者仅举一端:抗战胜利后某北方籍元老逝世南京,政府明令国葬,遗孀扶柩北平,几经选择居然看中了香山慈幼院经营的香山饭店后面空地。其遗孀托人向毛彦文说情,希望能够把香山饭店改为墓地。因为香山饭店以经营盈余贴补香山慈幼院开支,果如此改则慈幼院生计顿成问题。当时北平市长刘瑶章、市议会议长许惠东及其他要人相继来访,施加压力,甚至威胁,如果不允许的话,将请国府命令征用。在董事会上,毛彦文用高超的智慧提出在香山饭店内留一大房间供元老照片,为他家属春秋祭奠之所,此不失灵活性的妥协提议得到胡适等董事的赞成,一场剑拔弩张的冲突就此化解。

  毛彦文以102高龄踏上人生归途。综观毛彦文的一生,除了与熊希龄度过的三四年光阴之外,有近百年时间独自飘零人世,感情婚姻方面可以说很苦,非常不顺遂。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幸福快乐的三五天,胜过无聊透顶的一百年?不论怎样,字里行间我们甚能感觉到毛彦文的孤独,这一点在其晚年定居台湾后表现得更加突出,读来不觉唏嘘不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