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先锋作家翻云覆雨红火了一阵后,中国文坛又一片死寂,至于京味小说,美女作家的肉体小说,皆不过是文化长河中的小小浪花而已,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潮流。
中国经历了文化大命革,却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所以我们书架上的书除了外国的还是外国的。中国的呢,只有一套鲁迅全集拿得上台面而已。也许有人说,你还没说沈从文呢,美国的沈从文研究专家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在其所著《沈从文传》中写道:“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巫宁坤说沈从文的《边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和杰菲拉茨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相比美,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含金量颇高,但是我看边城,不过是清汤寡水,一盘西湖醋鱼而已,远不能解渴,我渴望的是博尔赫斯的浓烈与阴沉。
想当年先锋作家们确实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才气,余华、苏童、格非、杨争光、北村、叶兆言等人都有佳作问世,且深度与广度都有所拓展。可是现在却后继无人,余华十年复出之作兄弟严重失了水准,经济发展中的故事他已无力描绘,浮光掠影式的叙述苍白无力。而莫言的生死疲劳只算合格之作,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所以我敢断言,中国作家们从祖国母亲身上难以再吸到更多的奶水了,他们面临断奶的困惑与危机。
今后,创作灵感从哪里来?激情从哪里来?素材从哪里来?都成问题。
上海作家王安忆作品长恨歌虽然人文气质浓郁,但是可读性不强。没有大众读者。
我担心文坛后继无人。
现在比较看好的是李洱,他的花枪表现力很强,文字很有特色。可是距大师级作家还有距离。
还有晓航,〈师兄的透镜〉有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不过可堪造就。陈应松文字走偏了,陈希我需再加把劲。钟晶晶只有在自己的三分地里酷烈,王松的理科思维太严重,人文意识不强。
盛可以的〈取暖运动〉不错,把单身女性的独立描写的入木三分。
严歌苓虽然长得漂亮,但是才气不足。
至于池莉迟子建铁凝等女作家皆俗气十足,没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