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友情,人不如狗”

1894年,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号舰艇管带邓世昌命令冲向日军旗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近,以扭转战场劣势,可惜在正要撞上时中了敌方鱼雷,全舰沉没。邓世昌养的两条狗衔着邓世昌两臂,但决心自尽的邓世昌推开它们。两条狗又游回来衔着邓世昌的头发,最终邓世昌抱着他们同沉没。唐德刚在其名著《晚清70年》中描写了这令人感动的壮烈一幕,并感叹当今社会乃是“末世友情,人不如狗”!
   可是我在想,狗对主人如此忠诚,也许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简单得多。假如人与狗也会发生观点上的冲突,说不定也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无意褒狗而贬人,也无意像唐德刚那样拿人类的友谊来与狗类的忠诚进行价值上的对比,只是最近我知道的一件事,正好可以证明,观点的不同的确可以严重地影响人类的友谊。人类社会的复杂,给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活。可是另一方面,有些人却在这种多元性中选择了某种单一性,这些人会仅仅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严重地排斥另一类人。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发表了很多评论房地产市场的文章。文章的主要方面是批评那些非市场化的观点,主张政府放松管制,并指出开发商的贡献。他的一些朋友对他发出严厉的指责,说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建议他以后不要再把文章发给他们看,而是直接发给《人民日报》。他们还宣布与他断交。
   这样的看法非常奇怪。这个朋友明明是主张小政府的,却被指为共产党员。难道共产党是奉行小政府的政党么?不过,观点的分歧倒也罢了,这个朋友说,那些与他断交的人,都是非常好的人。大家的友谊没有利益的冲突,但是却没有抗过观点的分歧。据说薛兆丰先生以前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
   其实,在断交的双方,没有一方的立场是站在所谓的“权贵”那一边的。但是,其中的一方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另一方的经济学分析,因此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对方的道德立场。这个朋友说,他们是真心地相信他在维护政府和开发商的“垄断”利益。我不怀疑他们的真诚。
   在网络上,可以更多地看到,由于不能接受对方的观点,而指责对方的道德。从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友表现出强烈的道德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网友表现为过于相信自己的观点。当那些与他们的认识相排斥的观点出现的时候,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在他们看来,这些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现的观点,现在居然出现了,这只能解释为对方居心不良、勾结权贵、道德可疑。即使你明确宣布自己和权贵无任何勾结,他们仍然会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信。这里,可以看到道德和智力的双重偏执。比如开发商中遭到最多辱骂的任志强,他的观点并没有与公众利益为敌,但很多人辱骂他仅仅因为自己不能接受他的观点,而并非拿到了他侵害公众利益的证据。在这些辱骂的人看来,我骂你任志强,需要忏悔的还是你,否则怎么有那么多人骂你而不是骂别人呢?
   每一个观点后面都隐藏着利益,但利益一致未必就观点一致,观点不一致未必就利益不一致。很多时候,利益一致的人,对如何达成共同的利益,却会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果仅仅相信相信自己道德高尚、观点英明,难免会以双重偏执排斥他人。比如主张大政府的人,就往往指责小政府主义者替权贵资本家代言。
   观点的不同很正常,谁也不应该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它们更有说服力。但是,如果人们能够把友谊和观点区分开来,在网络上把道德和观点区分开来,很多“好人”的断交、很多网络辱骂就不会发生。
   人的行为模式比狗复杂,那就让人类享受多元化的世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