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资讯

 文化
  

  《读遍红楼》

  胡文彬著,书海出版社2006年6月版,34.80元。

  说一句开罪大众的话,现在的大众尤其喜听油滑之语、机巧之言、阴谋之论,最见不得面目严谨的文字,所以,“弱势”的刘心武极大地满足了毫无谦卑之意的大众的“维权”虚荣心。真正尊重古典的人,不会唐突古典,《红楼梦》不是单单哪一个人的《红楼梦》,但也绝不是可以随意唐突、任意篡改的作品。看得出胡文彬对《红楼梦》的真诚热爱,“我永远是《红楼梦》的一个忠实的读者”。《读遍红楼——不随黄叶舞秋风》共分九卷,书中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溯源,亦有相对严谨的校勘,开篇论及《红楼梦》作者的“负罪”感,文中涉及众多的红楼之“谜”,第九卷还随有版本珍闻,对红楼之“谜”有兴趣的,不妨一读。
  

  《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

  马瑞芳著,东方出版社2006年5月版,28.00元。

  作者马瑞芳曾经这样对比过《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聊斋、红楼都创造了乌托邦,《聊斋志异》还能梦想,还相信梦想;《红楼梦》却梦醒了,且无路可走。”松龄先生考了一辈子科举,估计做梦也没想到晚年心血之作会成为女性主义者的“囊中之物”。作者发现,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经常受男性中心的意识支配。在男性中心意识的支配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为男人创造了一个情爱乌托邦: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可以幻化成神鬼狐妖,来向书生、向男人求爱。如果男子的心理承受力不那么脆弱,可以买来一看;如果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更可以一看。
  
  
励志
  

  《谎言长着红耳朵》

  (德)埃尔林格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16.80元。

  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每一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每一章都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人要遵守诺言、为什么不能撒谎、为什么要有道德、为什么礼貌和道德不一样等等。如序言所说:“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他们更多关注’或者‘给他们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这本书,一定可以告诉父母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成长·成功》

  (美)刘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版,16.00元。

  成长是过程,成功,其实也是过程,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刘墉告诉他的读者:“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很可能,这一试,就成功了。”内心迷茫的读者,读一读刘墉的励志文字,也许可以度过人生的困境。《成长·成功》收入《当大家脸色不好的时候》、《她为什么不离婚?》、《校园枪响之后》、《小姐小姐别生气》、《你是战痘一族吗?》、《不要哭》、《当你遇见‘大灰狼’》、《有爸爸真好》、《快快乐乐地长成》、《可怕的新老师》等随笔。这些“成长,成功”的文字,更像是“爸爸”的自述,以及两代人的对话,他讲述一个父亲面对子女成长之际的各种滋味,别有意味。
  
  
生活
  

  《幸福女人枕边书》

  (美)多莉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5月版,19.80元。

  “幸福女人”就是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幸福女人”是“他”的标准,还是“你”自己的标准?怎么样才能幸福呢?“接受让我如何美丽”——作者多莉介绍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女子养成良好的接受习惯:锻炼自己的“接受肌”、从接受礼物开始、善待自己、让自己表现得很自在、放弃控制欲、微笑着接受赞美、接受所有帮助、给自己“减负”、增加快乐的砝码、欣赏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需求、敢于承认错误、告别内疚、接受道歉、抱怨毋宁感恩、拒绝不适合你的礼物、用接受培养爱情、接受爱人的支持、通过喜欢的工作获得财富、为自己喝彩。这些“幸福”的方式,适合你吗?考虑一下吧。
  

  《健康生命手书》

  傅秋明著,北京出版社2006年3月版,15.00元。

  没有“生”哪来“命”?没有“健”哪来“康”?所谓健康生命,无非是要从观念上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行动上保障生命的健康持久。《健康生命手书》想告诉读者的,正是如何赢得健康生命:澄清减体重≠减肥、“饭只吃七八成饱”≠各种营养素摄入均衡、肥胖≠营养过剩;区分“健身人”与“非健身人”、“燃烧糖原型体质”与“燃烧脂肪型体质”、“好脂肪”与“坏脂肪”、“升糖指数高的食品”与“升糖指数低的食品”、“垃圾膳食”与“健康食品”;营养的核心原则是“吃得合理、营养足”。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结合自己从走入健康误区到科学健身、营养的切身体会,向读者介绍了健身之道。
  
  
武侠
  

  《武林客栈·日曜卷》

  步非烟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0元。

  看似无情却有情,这大概是武侠小说之根本。在作者看来,情到极处,便是传奇。“那并不是一场场的情节,也不是一个个的人物,而是一连串梦连成的绀珠,带着无与伦比的瑰丽色彩。我时常问我自己,那是什么样的梦,但连我自己都说不上来。无疑,那是关于江湖的,然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各有一个江湖,彼此绝不相同。我的江湖,是传奇。我想写的,也是传奇。诗剑萧然,天涯垂涕,慷慨悲歌,江湖夜雨,弹铗长啸后,我的豪情沉寂下来,将他们诉诸文字,于是便有了这本书。”作者的这一番表白,相信读者对他想写什么、怎么写,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文字不乏姿色、想像稍微离奇,自然能赢得读者。
  

  《诛仙6》

  萧鼎著,朝华出版社2006年4月版,22.00元。

  又来了,“呕心吐血”之作——据说作者为此闭关半年,琢磨小说,当然,也琢磨读者的心思。为了那个躺在寒冰床上的人儿,他接受了鬼王宗的任务——捉拿兽妖的宠物;为了那个堕入魔道的少年,她冷对众生;为了能和梦中人相守相依,他苦练千年,终于让自己的体内也流淌着鲜红的血液;为了结束自己种下的恶果,她割肉刮骨,守望洞穴千年万年……在弥漫着神秘气息的南疆,时光交错中、四目相对时,谁该死?谁独活?谁欢笑?谁又伤悲?《诛仙6》的最后一句话:“把你,轻轻拥抱,在我的怀中……”多么小资!可是,偏偏他的读者就是欲罢不能,他们期待的眼神盯着那四个蛊惑无比的字——未完待续。
  
  
人物
  

  《面对面》

  (美)黑兹尔·罗利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6月版,32.00元。

  谁跟谁面对面?伟大的让·保罗·萨特与同样伟大的西蒙娜·德·波伏瓦。想像一下,波伏瓦对萨特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波伏瓦告诉普佩斯,她肯定能一眼就认出萨特。他特别矮,戴着眼镜,而且‘奇丑’。”那是携手之初的1929年左右。紧接着,作者罗利记下了这些人与事:约定、奥尔加·科萨切维茨、战争在即、硝烟弥漫、沦陷的巴黎、名声鹊起、瓦班西亚街、爵士乐、好心的扎祖、似水明眸、放逐在家、不眠之夜、伏特加和眼泪、悲惨的结局、全新的开始、告别仪式。“这不是一本萨特和波伏瓦的传记,这本书讲述的是一段关系的故事。我想从近处描绘他们那些亲密的时刻。”这本书,当然比那些什么画传好看得多。
  

  《贝克特肖像》

  (英)诺尔森等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45.00元。

  《贝克特肖像》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剧照及贝克特个人照片,由贝克特戏剧的专职摄影师约翰·海恩斯拍摄;其二是贝克特的多年挚友詹姆斯·诺尔森撰写的3篇纪念文章,不仅勾勒出贝克特生平,也探讨了贝克特的艺术鉴赏力及其对舞台形象创作的影响,同时亦囊括了贝克特执导话剧、电视剧的创作思想和经验总结。这些文字,大多是作者在与贝克特交谈之后或是在排练现场有感而发写就,算得上是第一手的资料。塞缪尔·贝克特(1906年-1989年),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长居法国,兼用英、法两种文字写作,代表作有戏剧及小说《等待戈多》、《莫洛伊》等,对存在之荒诞作了天才的诠释,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