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渊:点评冼岩<中国反腐败前途渺茫>

学渊评:邓小平反对“多党民主”,道理是“太浪费时间”。专制主义

谋士冼岩先生则说胡锦涛“前四、五年是权力的转移、磨合与稳固

期……剩下来只有五、六年时间,很难想象……会启动需要付出长期

努力才能见效的大动作”。所以他的十年时间,将统统白费,实在辜

负了“一万年太久”的秦始皇,和讲究快刀乱麻“硬道理”的二皇帝。

人言崇祯亡明,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吃专制皇粮的

思想家冼岩先生,能说出一番制度性亡国的道理,还说得出“一旦经

济增长的能量消耗殆尽,现行秩序将失去支撑性力量,社会危机触手

可及”的宿命来,莫非“亡国之臣”中还有明白的人?只是冼先生违

心言论太多太多,海外读者甚少甚少,这篇亡国言论读者一定不多,

实在可惜。

 

冼岩:中国反腐败前途渺茫

 

进入炎热六月,随着气温升高,中国反腐败的势头似乎也在高涨。一

桩桩腐败大幕被揭开,一个个显赫高官遭查处。从湖南郴州市委书记

李大伦、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相继落马,到福建省工商局长周金伙畏

罪出逃,反腐败在中国又展现出新一轮强风暴。但随着相关案情的有

限披露,人们对中国官场的腐败、黑暗也更感触目惊心。如此严重的

腐败、如此横行无忌的贪官,竟然能窃居高位如此之久,查处如此之

难,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腐败在中国已成顽疾,就在刘志华的上下

左右,可能还存在多个刘志华;当前中国反腐之于腐败,只如杯水车

薪。


在反腐问题上,中国有着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在现行体制下,官场各

种势力相互牵制,反腐进程只能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意志、决心。根

据已经形成的权力交接程序,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最长任期为两届十

年。其中前四、五年是权力的转移、磨合与稳固期,不但难有大的攻

坚动作,还必须完成一系列的利益妥协与交换,新的最高权力才可能

站稳脚跟。剩下来只有五、六年时间,很难想象执政者会启动需要付

出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大动作,更难设想他会主动掘开自己脚下刚刚

稳固的权力基础,不惜权力格局动荡,也要将反腐进行到底。


这是一种只适于守成、不适于攻坚的体制模式。在这种体制下,反腐

需要避开有可能引发权力震荡的雷区,因此只能有选择的作些点缀,

以期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上行下必效,既然反腐在最高层也必须顾

及羽翼,只能有选择地进行,那么在权力体系内部,各条条块块的小

权力中心当然也会将这种“选择性”复制下来,并且进行到底。于是,

反腐在中国就成了真正高难度、高技巧的风险操作:它必须绕开各种

雷区、必须避免触及大大小小权力中心的利益,必须在夹缝中觅路而

行。如此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腐败分子只要后台够硬、保护伞够大,

就可以横行无忌、高枕无忧,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够份量人物的“羽

翼”,已经被屏护到反腐所不能触及的雷区。万一有个别“楞头青”

敢于触雷,必然会承受整个保护网的雷击,其结局遭遇可想而知──

即使在严格的新闻控制下,媒体也不断有反腐人士惨遭恶意报复的报

道,结果大多不了了之。(“适于守成”,亦是美言,学渊评)


在这种潜规则下,正如癌细胞是人体内最有生命力的组织一样,腐败

也成了最能适应这种体制的官场生态形式。腐败可以通过利益纽带将

不同职位的人整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利益输送扩展关系网,使个人能

量不断放大。越是善于腐败,在当下的政治生态下越能占据优势;越

不善于腐败,越易陷入劣势与困境。个别无视潜规则的反腐斗士,就

象濒临灭绝的稀有生物一样,表现得与环境格格不入,难以生存,不

断被“物竞天择”所淘汰。(吾党所宗:优败劣胜,学渊评)


为避免触及权力格局或切身利益,各级权力中心都会将反腐主动权牢

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拒绝几乎所有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权力监

督,因此反腐只能自上而下,在权力体系内部可控制、有选择地进行。

也因此,这一轮的反腐大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与明年十七大的权力

布局相关的外围博弈。(只怕锦涛同志力不从心,学渊评)


从最近当局对相关信息的严密封锁,并一再要求媒体只能使用新华社

通稿、不能自行采访报道,可见“反腐限于自上而下的党内渠道”仍

然是既定方针。没有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力量介入,自上而下的反

腐仍然只会是被潜规则挤压在夹缝中的道具。自下而上的监督也并不

能根绝腐败,所以在民主国家也有可能丑闻不断;但它能够将腐败限

制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不大可能会发生象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那样,

以高于市场40%的价格公开向下属单位分配其儿子开发的房产,并在

该房产售完以前,冻结相关地区内房产项目的审批。台湾陈水扁因其

女婿涉弊案而身陷困境,就是明证。


自上而下的监督也并非对腐败全无制衡,据报道,中国每年都要查处

为数不少的贪官,它也能将腐败限制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只是这张

天网过于松疏,这种程度范围过于宽大,大多数贪官在这种反腐声势

下还可以活得有滋有味,腐败对社会的损害也与民主社会不可同日而

语。就是这种宽严、松紧之别,可能决定中国社会的未来。(屡见贵党

“从快从严”,也未见成效,学渊评)


反腐在中国之难,使惊才绝艳如朱容基,纵然不惜粉身碎骨勇闯地雷

阵,最后也只能出师未捷,无功而返。不仅如此,朱旗下的大将也不

断有人因腐败而落马。在中国当前的政治生态下,旗下大员的频频落

马,并不说明朱下属的官员更腐败,只说明朱没有为他们提供保护伞,

没有负起“老大”之责。这是官场最忌讳的“自剪羽翼”行为,仅凭

此点,朱就有理由得到世人敬重。反腐败难就难在大人物的重重护翼,

腐败分子的重重保护伞,这是由政治权力需要与利益相关共同打造的

官场人脉。如果中共大佬都如朱容基,个个爱惜羽毛,不惜自折羽翼,

反腐败可能易如反掌。但正如不可能奢望人人都是雷锋,也不可能指

望官官都如朱容基,迄今为止,这还只能是美好幻想。(冼君不再幻

想“人性”“自律”救党国,也算有长进,学渊评)


人性不可期,中国要走出腐败困境,只能引入外部力量,借外力冲破

当前官场潜规则的暗网。至少要借用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

反腐揭黑上一定程度上放手;而不能象现在这样,连批评报道科

级干部,也须省级部门认可。如果操作得当,如此可极大提高执政者、

执政党的声望,挽回民心,甚至有可能借此形成全社会的政治整合、

重建政治认同。但是,这样做风险也不小,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

起政权内部反弹,甚至引发全社会的潜在危机。只剩下几年的任期,

其间还内外挑战不断,本届政府将作何抉择,不难预知。(胡儿怯懦,

夜半常惊梦,就不要再吓唬他了,学渊评)


因此,中国反腐的前途渺茫。民众对一些现象早已麻木,熟视无睹。

在此情况下,对现行体制的政治认同难以想象,政治合法性的危机将

始终如影随形。一旦经济增长的能量消耗殆尽,现行秩序将失去支撑

性力量,社会危机触手可及。(可去平壤避难,学渊评)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总有不少的难关险阻,历史就是不断的斩

关夺隘。中国能不能挺过此关,不得而知。

 

·········(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