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谱:侯耀文、郑小琼
侯耀文的告别仪式还没举行,广东的《江门日报》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有奖活动,让读者用手机发送短信的方式,竞猜侯耀文的遗产是三四千万元还是四五千万元。在搜索这家报纸网络时,通过搜索引擎给出的相关搜索,发现了不少这样的关键词,“侯耀文遗产分配”“侯耀文千万遗产”“侯耀文遗产继承”“侯耀文遗产问题”……看来关心此事的人还真有不少,这样说来,《江门日报》也算是“顺应读者需求”了?对于一位相声艺术家的去世,我们能看到一些人在真切地怀念,也能看到一些人借着纪念的名义纯粹挑事端,在这些泛娱乐化侯耀文者眼里,侯的去世不过再次给他们提供了一次娱乐狂欢的机会,至于悲痛,那是侯家的事情。可侯耀文的遗产也是侯家的事情,哪轮到这么多人去搞竞猜?
《丧家狗》之争为国学热又添了一把柴,在持续高烧之下,终于有人被烧糊涂了。郑州一家书画学校的校长,在把自己印制的10万册《弟子规》赠送给市内一家小学时,在一堆孩子面前跪下了。报道称这位校长是在向国学下跪,可这样会吓坏小孩的。评书里说如果父亲给儿子下跪,儿子会头晕,不知道孩子们那天看着长辈给一堆书磕头,有没有集体头晕。开口《论语》,闭口《三字经》,秀汉服,上天价国学培训班……这究竟是热爱国学还是糟蹋国学?热爱和推广国学是好的,但要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练拳可以强身健体,但练到精神分裂、练成偏执狂就不好玩了。
诗人在长久被忽略之后突然走到了舆论前沿,自赵丽华、叶匡正、杨义巢之后,媒体现在又热衷评论报道一个叫郑小琼的打工诗人。获得了“人民文学奖”之后的郑小琼拒绝了作协抛来的橄榄枝,选择仍然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打工。不用刻意升华郑小琼的选择,加入作协拿上一份工资悠闲地写作,对一些写作者来说是一种认同和肯定,没什么不好。可对热爱诗歌的郑小琼而言,她工作的车间,存在着劳累和危险,但正是噪音和汗水滋养了她的诗歌灵感。郑小琼给诗人们带来了尊严,在一轮轮对诗人们进行的狂轰滥炸之后,郑小琼再次让人们在说到诗人这个称谓的时候肃然起敬。
相声演员郭德纲常说自己或别人“很三俗”,低俗、庸俗、媚俗。很多人也常以“我就是个俗人”来标榜自己不俗。在我看来,侯耀文不俗,嚼舌头根的人俗。国学不俗,给国学贴上各种标签的人俗。郑小琼不俗,她是真正的诗人,那些诗歌混子才俗。可问题是,现在“俗”的定义已经完全混乱了,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该俗一点好还是不俗一点好。且慢慢寻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