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直接关系到2008年度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几年国家经济运营方向的《关于经济财政改革的基本方针2007》(以下简称《方针2007》)在内阁会议上通过,这是安倍政权成立9个月以来,头一次向全社会正式公开其经济政策的细节,以此来回应国民“改革究竟向何处去”的焦虑。
“在少子高龄化造成的人口减少的形势下,要确保经济增长;为脱离官僚主导的战后体制,要对行政、财政体系进行改革;《方针2007》指出了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向。”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视为安倍内阁的经济首席执行官、经济财政担当相大田弘子不无自夸地如是说。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从7年前开始,由政府一年一度颁布的经济财政政策、方针的规范文本,此番《方针2007》,带有一个安倍色彩颇为浓重的副题——“‘美丽国家’的脚本”。以这个看似平常的细节,强化“美丽国家”政权存在意义的同时,似乎有跟以往政权的改革路线划清界限的味道。
去年度,由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主持出台的方针文本,称为《关于经济财政运营和构造改革的方针》。两相对比,会发现,“构造改革”的措辞消失了。
再看具体内容:从行政、财政改革、经济活性化对策,到环境立国战略、教育再生,进而到社会保险、地方纳税问题,不一而足,范围之广,可谓“一网打尽”的集大成文本。文本一发表,日本各大媒体不约而同地以“利益均沾版本”来形容。《日本经济新闻》更损,在社论中评论说:“给人以把各职能省厅的审议会和教育再生会议等首相官邸直属机构的结论用钉书器钉在一块的感觉。”
而对于最关键的、关系到财政重建之政权目标成败的消费税上调问题和削减公共事业经费问题,《方针2007》则要么连提都不提,打上封印,要么回避具体数值目标,代之以“最大限度削减”的暧昧措辞。
给人总的感觉,与其说是指导下一步改革的战略性文本,不如说是意识到7月参院选举,旨在保住政权的守成性文本。从文本的标题中拿掉“构造改革”的措辞,追加一个“美丽国家”的标签,形象地说明,作为“小泉塾”优等生的安倍,其推进恩师开创的“构造改革”大业的雄心在减退。事实上,安倍上台以来,无论对执政党自民党自身的改革,还是所谓的“构造改革”,已明显失去了前首相小泉时的加速度,相当多的国民觉得,改革后退了。
但日本国民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他们看待政治家的严酷视线,未必容得下往完全该用数据来说话的经济政策中勾兑诸如“美丽”等抽象的调料的做法:关于不同年龄层对安倍政权支持率的分析发现,25岁至35岁的青年支持安倍的比例,明显低于其它年龄层。而这个世代,正是两年前支持小泉的邮政改革,使是自民党在众院选举中赢得大胜的原动力。
但改革的后退,让他们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