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图书排行榜(3月24日—3月30日)

 

  ■总榜榜说

  潮流营销

本周总榜榜首《兄弟》(下)余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兄弟》来势汹汹,下部的热卖让上部也跟着又火了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当代最被期待的作家之一,余华的作品继续引起争议是正常的。网上现在关于《兄弟》下部的讨论已经相当多,不少读者认为下部的力量显得不如上部那么震撼,叙事也稍稍有些仓促了,而更多的网友则表示,买《兄弟》下部的原因首先在于跟上部配套。看起来,不管余华的新小说得到的评价如何,出版社的营销策略倒是非常正确的。

  营销上同样成功的还有那些从电视上下来的图书———重点当然是“百家讲坛”,《老子与百姓生活》与《历史上的和珅》同时在排行榜上占据高位,电视的影响力与出版商的运作自然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还是通俗历史阅读潮流的兴起。看看榜单上,梅毅、易中天之类的名字已经成为排行榜的常客。如果没有余华,这些通俗历史读物可能会成为排行榜上最重要的焦点。从包装和制作上来看,来自“百家讲坛”的两本书稍稍有点粗糙,但从对社会潮流的把握来看,我们应该说这些书确实跟进并且引导了主流思潮。

  现在,通俗历史读物已经成为最走红的图书类型,和几年前经管励志图书的情形有些类似。像易中天这样的学者,居然有两本图书同时上榜,这在以前,大概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走红也有负面效应———大量同类图书的跟进可能会降低此类图书的品质,最终受到伤害的当然还是市场。至于那些刚刚出版了两本书就变成著名学者的作者们,名利来得如此之快也未必是好事———书商开始要求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长此以往,那些本来起点就不甚高的作品可能最终成为这些人的代表作。

  和深知市场规则与营销铁律的书商们相比,有的作家和出版社对市场的敏感无疑就差了一些。本周严歌苓的新小说《第9个寡妇》悄然上榜,这与她拥有一群相当铁杆的书迷自然不无关系。有意思的是,出版社和作家本人对《第9个寡妇》进行了并不低调的宣传,与此同时却几乎没有人知道严歌苓的另一本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即将出版。现在一个作者同时出版几本新书不算新鲜事,但一个作家推出两部新作却毕竟难得,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严歌苓新作的宣传计划显然不够完美。

  好书需要好包装,坏书也一样。现在的出版人越来越懂得调动市场的情绪,更懂得如何把市场潮流一步步放大。不过小心,放大是有一个限度的,潮流到达顶峰的时候,退潮的日子怕是也就不远了。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数据由北京图书大厦、当当网上书店、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万圣书园、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涵芬楼书店、思考乐书局、风入松书店、国林风书店、光合作用书店、卓越网上书店、旌旗网上书店等提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