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原:中外有别的“中国崛起”

中外有别的“中国崛起”

古原

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威胁论”和“和平崛起”成为不少中外人士争论的话题。最近,12集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台播出,又将这个话题引向鼎沸之端。对于中国崛起,不同阶层的国内人士和外国人士,对中国的崛起并非都感到“欢欣鼓舞”。

对于中国政府,“和平崛起”是它的广告词,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场合都热衷向外界推销这一概念,以期消弭外界日益强化的“中国威胁论”。

对于中国学者,“和平崛起”和“中国威胁论”似乎并不是探讨的主题,其关注的,主要是中国如何持续发展,并以类似《大国崛起》的潜台词,来向国人灌输大国子民的信心,并期待领导人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对于普通百姓,对崛起“欢欣鼓舞”当然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对崛起的茫然。在前不久轰动一时的“如有来生,你愿不愿意再做中国人?”的网易民意调查中,竟有高达百分之六十四的人表示来生不愿再当中国人。这些答案中,“做中国人没有尊严”及“生活压力过大”是决定他们取向的关键词。此外,在众多评论《大国崛起》的网评中,也充满着类似的愤怒。只重军、重商、重威权主义的宣传,而忽略制度对崛起的作用,成为《大国崛起》的败笔,也是中国崛起的败笔。偷渡潮、移民潮、留学不归潮持续高涨,也证明着民间对国家的失望。显然,片面的崛起,导致广大百姓的福祉绝缘于国家经济的崛起。那些失地的农民和业主、卖血“致富”而感染艾滋病毒的艾滋病人群体、因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而被强制计划生育的百姓、因盲目经济开发而被污染损害健康的群体等等,更成为经济崛起的牺牲品。中国GDP的增长有这些人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政府以大国崛起自居并沾沾自喜的同时,国民却无大国公民的自豪感,这是“崛起”的悲哀。

从外国观察家对中国崛起的评论,则可以看到中国崛起的另一方面。一般来说,中国崛起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威胁。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中国的GDP排名从1980年的第11位,跃到2005年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而位于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巴西、南韩、印度之前。中国廉价的劳力、产品泛滥于世界各地,让各国难以招架。工作机会的流失、商机的流失,引起不少国家的民怨和民愤。国际针对中国产品倾销的制裁方案、反对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声浪、谴责中国的奴工制度的呼吁,和抗议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声音,也时常见诸各种媒体。中国政府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但在国际看来,这种崛起是通过不守游戏规则、以经济偷袭手段来实现的,这样的崛起无疑是一种经济海盗行为。

中国的军事野心也伴随经济的崛起而迅速膨胀。中国国防预算1991年是60.1亿美元,2006升到340.9亿美元。中国是信奉暴力、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国家,政府的诚信度和一贯强悍的侵犯人权的作风,自然让国际社会对这个大幅飙升的军费投入深惧戒心。

此外,中国经济开发无度而导致环境恶化、对燃料和原材料需求的饥渴的负面影响,也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的恐惧感。中国对环境的破坏也走向世界,废汽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都引起邻国和全球的反弹。早前中、俄水域污染所造成的震动,如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中国国内的污染就更严重了,黄河河段受污染变红河、三峡水库成垃圾水库、癌症村、艾滋村等等,严重危害着国人的健康。

食品的污染也让从前什么都敢吃的中国人,变得没什么可吃。毒鱼、毒米、毒菜、假奶粉、激素肉等等,让内地人和香港人都深受其害,回收有毒食品的情况越发频繁。现在连欧盟也拒绝中国茶叶、俄罗斯禁止进口中国大米,如此种种,与大国崛起的美好概念相去甚远。

对于只变经济,不变政治的崛起,让外国观察家对中国能否持续发展下去产生了怀疑。由于经济空间大增,而政治空间相对窄小,两者不协调的互动,势必造成国内各种矛盾的尖锐化。比如,自经济开放以来,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官商勾结侵犯公民的居住权、物业权的野蛮圈地运动从未停止过,而失地者却没有维权制度的保护。发展到近年,终于爆发大规模的汉源暴动、东洲暴动等等。“以民为本”的口号,从来只在官场的报告中,而不在民众的实惠中。

制度的不民主,也造成党内权力纷争的激化。最近外界对胡锦涛以反腐为由端掉上海帮颇多议论,胡锦涛看海上军演险遭不测、江家班反扑等等传闻也随之而来。中国言论控制严厉,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而且往往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政坛到底是谁家天下,还有待分解。

人口老化、结构不协调、性别不平衡,也冲击着国际社会。一个庞大的银发国、光棍国不但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对世界造成威胁。有的学者断言,中国已经走上未富先老、未盛先衰的死胡同,并建议国际社会做好中国崩溃的应对准备。

兴衰有规可循,如果只看到“大国崛起”而对自身危机视而不见,前苏联的昨天,或许就是中国的明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