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北京文艺论坛”19日闭幕,临时更换话题的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陶东风的发言成为当日焦点,他阐述了“80后”群体喜欢在网上谩骂是因其成长环境所致,并称其是“人格分裂的一代”。
陶东风:整个世界都分裂了
陶东风一上台即表示自己将题目临时改成了有挑战性的话题———80后一代网络谩骂现象分析,副题为“韩寒粉丝为什么要谩骂”。陶东风说,“80后”缺乏理性精神和平等交往能力,这源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在独生子女、应试教育和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老师和父母只关注孩子们的成绩,并不关注他们的心理世界。
“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分裂、充满谎言和欺骗的世界中,他们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他们有着分裂人格,表面遵从但内心拒绝,拒绝的同时又务实地捞取各种现实好处。”陶东风认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这一代人只能通过网络匿名方式进行发泄。在“韩白之争”中,白烨所扮演的是父辈权威的角色,孩子们在同这样的势力去抗争。
由于自己不久前曾被卷入一场与萧鼎的争论中,陶东风还用带有黑色幽默的口吻说道:“在网上骂我的人里面,没准就有在我课堂上认真听课的我的学生呢,这太可怕了。”
同学质疑:这是环境决定论
陶东风的发言,在现场就遭到了抗议,一个女同学激动地说自己就是“80后”,认为这一代人很单纯,没有分裂,还认为陶东风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
“难道我们生活的环境比战争时代还要差吗?那么那些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怎么生活呢?”对于女孩的质问,陶东风笑说他所预料的挑战已经到来。他说自己不认为环境可以决定所有人,但是可以决定大部分人。“任何动荡时代,都会有圣人出现。”至于“80后”是否单纯,陶东风说至少自己不这么认为。
因《论语》而走红的北师大教授于丹,围绕自己的专业谈了媒体品牌的建设。她认为,目前的电视广告和节目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唐山大地震的30年纪念片中间,夹杂着夏日各种休闲饮料的广告,这是对观众和广告商的双重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