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抒:世上第一本英文的文革大辞典问世

 

曾参与《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盘》编辑工作的三位旅美学者郭建(威斯康辛大学)、宋永毅(加州州立大学)、周原(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成果。历经数年的艰苦工作,他们终於完成了《中国文化革命历史辞典》。该书英文版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於二○○六年中由美国专门出版词典的稻草人出版社刊行问世。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文的文革大辞典。它并非仅仅是个辞典,该书还包括了详细的「文革大事记」和「文献索引」。无论对於西方的中国历史教学和文革研究,还是一般的读者瞭解中国文革,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例如,它的「文献索引」分为「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中共领导人和文革」、「红卫兵运动和上山下乡」等十四个专题,不仅检索方便,还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目录索引。 (博讯 boxun.com)

整个辞典包含了五百多个词条,涵盖了文革十年中的重要人物、事件、文献、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所有的方面。在词条的编选和撰写上,与以往中文《文革词典》相比有所不同:

(1)客观:它完全不受中共的决议文件和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观点的影响,主要是陈述事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2)全面:在条目的选择上,不仅是中共的重要人物,造反风云人物,民间的思想者都有正传,如张志新、遇罗克、王申酉、李九莲等等。不仅对政坛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一九七一年「九?一三」林彪出逃等有公正的评述,对於文革中民间发生的事件,大到年青一代的地下读书运动,小到南京知识青年任毅创作的《知青之歌》,都有翔实记载.(3)准确和细緻:所有条目都作了仔细考证.如「样板戏」、「四旧」等条目,关於它们如何发源、以及官方提法在《人民日报》和首长讲话中的形成等等都有详细记录。

再如,不少文革中的历史人物,一经从政治舞台上消失,所有的官方媒体都避之唯恐不及,而该辞典的编者通过在大陆的当地採访,对王力、关锋、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等等很多人在文革后的经历作了追踪,对他们的逝世年月日也都有详细记载.

该大辞典最后还附有几乎所有条目和文革重要词彙的中英文对照表。这对从事有关文革英文写作和研究的人们提供了极为实用、方便的参考。

虽说瑕不掩瑜,笔者还是愿意指出书中的个别瑕疵。文革前曾任中共四川宜宾地委书记和宜宾市委第一书记的刘结挺、张西挺夫妇是四川文革最重要的人物。由於疏忽,书中二人的中文名字被误写,成了「刘西挺」、「张结挺」。此外,对刘、张似应介绍得更详细些。这是一对在宜宾地区结党横行的土皇帝,在任上将无数正派干部(包括宜宾行署专员李鹏、宜宾市长吕逢权)打进「反党集团」,划为「右派」。后因阻扰刘少奇、邓小平纠正冤案而被撤职、开除党籍。文革初,刘、张造反翻身,执掌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实权。重庆的两个造反派,「反到底」拥护刘、张,「八?一五」却反对刘、张。重庆武斗全国最盛、最惨烈,与刘、张关系极大。

此外,书中有「文攻武卫」的条目,却没有「武斗」一条,似是个缺失。

有些条目是否应当收录,似值得商榷。譬如书中收录了被枪决的女烈士「张志新」,却没有收录同为女烈士的林昭。

文革中还有两个大案,书中也缺漏了。一九六八年,在所谓清查「国民党云南特务组」的名义下,云南省一百三十八万人被「审查」,其中一万七千余人被打死、逼死,六万一千多人被打残。云南还有「划线站队」一说.在两派斗争中站错了线的皆入另册。据一九七五年的统计数字,因「划线站队」受到各种刑讯逼供、审查监禁的达三十万人,其中三万七千人死於非命。

笔者希望,该书修订再版时这些条目能增补进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