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彦臣:第五代心态:试水但不“趟混水”

 

很显然,俞可平先生的短文《民主是个好东西》,带有一般观察家所难以看出的浓重的历史色彩:其一,依清季末路之变即洋务运动以降的思路看,就是体用之学的翻版。民主,这个“东西”,仍在器、用而未入道、体。其二,台湾,作为文化参照样本,金融国际化时心态亦如此:即要充分利用外在制度,又怕遭受“制度伤害”。

以上两点非牵强之论,观乎俞先生的《东西》,本质上就三句话:

第一句:核心以外的官员的权力要受制约,民众的民主可为约束之力。此当是“保先”的一个衍生文本。第二句:民主要求社会条件,不可盲目。此当是“中共传统”一以贯之的“温和调门表达”,由邓而胡(江不算什么“东西”!)有序而动的想法。第三句:民主有马克思主义的原教旨基础。此当是完全自保的手法,一旦内讦扑来,一下把他弹到“老祖宗”那里去。当年胡耀邦拒看“国资”(司马光《资治通鉴》)而回溯“外资”(马克思《资本论》),是其先也。

俞先生的《东西》表面“唬人”(——唬那些极左者、利益集团者),实在是内里老道,远没有国外评论得那样“玄乎”,也没有积极期望者(我算此中分子之一)之不少人所看的“大盘上扬”之状。总的来说,这是中共第五代的一个政治心态,明显告诉公众:民主,我们是要搞的,但大家不能急;民主,是普世价值,但也有国情特色嘛。

通过这篇文章,也试图让人们理解胡温新政的难处:作到现在这个样子就不错了,社会方面包括维权等力量过高的要价,于民主的长远设计不利;民主是“既定方针”,也要谨防极端异议出来“搅局”。

假如这个判断并不是没有大差池,那么可以看得出:

其一,中共十七大之后的5年,胡温政治仍是着力“纠偏”,所谓“兴一利不如除一弊”,递进而言:①、不会大幅度地开放NGO;②、不但要解决江那个“东西”的政治负资产,还要防止出现新问题。一言蔽之:胡温新政不可能有大作为,为十八大与十九大即第五代的权力有序交接铺平路子,就算“没白干”。其二,第五代在党内的空间已经相当大,但正统与异数的内部和局尚无指望。这也是俞先生的《东西》为什么要效胡耀邦当年“二资选一”的做派的根本之所在。一言蔽之:第五代已经开展了民主政治试水,但尚没一个人敢“趟混水”。

总体看来,敢“趟混水”的人还是有的,如刘亚洲、贺卫方、潘岳,但他们虽然是“第五代的模样”,实质上没有比较可靠的“政治指数”可供外界作为判断依据。简言之:他们比较有民望,但并没在权力程序当中。

在另一方面,俞先生的《东西》是一稳健民主的版本,它可能争取最大范围的受众,然而此中设计可能需要两大前提条件:

一是,“中华民国死亡”——出生于1949之前(即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都自然死亡后,中国将开启民主。这个自然死亡的范畴当然包括“不是东西”的江,也包括“已经向人们显示了好东西”的胡。

温家宝的“民主百年论”,应当基于这样一个判断。

二是,敢“趟混水”的精英们自甘边缘化。这首先不是一个权力划分的“传统问题”,而主要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道德问题”。

首发议报第286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