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学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候,有一个经常用的词,叫“文化围剿”。教科书把鲁迅说成是三十年代突破国民党文化围剿的英雄。当时的政权,宗奉的虽然叫做文化专制主义,但鲁迅的文章还是能够发表,鲁迅的著作还是能够出版。所以,“文化围剿”即使存在,也还没有从根本上窒息中国文学的发展。其围剿的力度,比起今天,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看看我们这几年遇到的事:前年春天,封杀了《往事并不如烟》、《中国农民调查》;去年冬天,整肃了《新京报》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今年冬天,又查禁章诒和的《伶人往事》、胡发云的《如焉》等八本新书。中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最有生气的新闻媒体,都成了官方首先摧残的对象!想到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前景命运,我怎能不悲从中来。
当然,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许多的无奈。面对那些强势部门,总是一忍再忍,一躲再躲。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最火的时候,被禁止再版,她没有说话;《一阵风,留下千古绝唱》印出来被压在仓库里,她也没有吭声。她还是想留一点余地。不准说政治,我就说戏剧;不让写今天,我就写昨天。她的《伶人往事》成稿后,照顾到出版社的难处,连改了9遍,总共刪去3万多字。而且,湖南文艺出版社也履行了繁琐的报批程序。然而,就是这样,仍难逃被封杀和整肃的厄运。
我认识章诒和老师好几年了。我知道,她丈夫去世后,身体不好,写作是她孤身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说老实话,看章诒和等人的书,也是无数中国老年读者最后的精神寄托。许多老知识分子,老艺术家,近乎痴迷地读着章诒和等人的书,就是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弄清楚自己经历过的世纪真相,让自己活个明白。许多中青年读者,成为她们的“粉丝”,也不只是仰慕她们的文笔和才华,同时要从她们的作品中感受未知的历史,感受一种人格的力量。
然而,不论是如此深广的人心向背,还是我们钟情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前途,在某些文化高官眼里,都不值一钱,都等于零。他们自恃手中有权,封杀几本书,如同踩死几个蚂蚁一样容易!
为什么很多人被禁第一本书时不说话;禁第二本书时,也没说话;如果再禁下去,可能还不会说话?因为,封杀者们不但紧扼着公民的咽喉,还在剥夺公民免于恐惧的自由。2006年10月我先生丁东被传讯,我们家被抄,就因为何家栋先生的书没有公开出版的可能,为留下他的世纪思考,助他自费印书,才引火烧身。到现在,我经常半夜无由地被惊醒。
但是,这一次章诒和不再沉默。她拍案而起,发表了《我的声明和态度》。如同旷野中的呼号,她喊出了对践踏公民权利的强烈抗议。这怎能不让我振奋!是该让那些为所欲为的文化官员们,给我们一个文明说法的时候了!
章诒和的声音,不是她一个人的心声,而是所有良知未泯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是不肯放弃文化使命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吼声。她也为这些年饱受欺凌的新闻出版界的编辑们出了一口郁闷之气。更重要的是她在提醒,维护我们的公民权利还要等待何时?
多少年来,宪法赋予公民应当享有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被剥夺、被侵犯的现实,我们习以为常。某些官员封杀作品,连程序都不需要走,理由都不需要讲;作家、学者、编辑挨整,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人的尊严还不如一个刑事犯。因为刑事犯还可以请律师辩护,还可以在法庭上陈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新闻出版乃至思想文化领域,还滞留在秦始皇时代的阴影里,它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盲点,成为滥用权力的重灾区。
对此,如果中国知识界继续麻木不仁,我们将无颜面对世界,无颜面对历史。后人会指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说:“看,这就是奴隶!”
所以,我愿与我所尊敬的章诒和老师站在一起,为了中国文学的尊严,为了中国公民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