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心消失不再为新衣和压岁钱心动,当新年来临不再高呼“我又长大了一岁”而是倍感岁月潮涨的威胁,当享受上一代为你准备新年转换成了你为下一代操劳,当新年的激动被机械重複但平淡宁静的心情沖刷,每一个新年也就年复一年地以同一种方式重複度过,新年这一天也就成了如其它三百六十四天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日子。
中国大陆有一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十几亿人年复一年地烹煮着一锅又一锅文娱大杂烩,澳洲庆祝圣诞节总会一年又一年不厌其烦地在圣诞前夜搞一台叫作Carols by Candle Lights的莺歌燕舞晚会,每年庆祝新年也总是不出意料地会在悉尼和墨尔本放上或火树银花或星星点点的烟火,以高呼和惊叫向人们提醒:新年又来了!新年已经成了一个古老的空壳形式,每一个新年的庆祝内容也大同小异年年相仿。
华人庆祝春节和西人庆祝圣诞节,从形式到内容年年相似。但是,竟然会有一档节目从形式到内容每年都是完完全全的一样,并且这样的重複已经持续了43年,没有人抱怨过没有人发过牢骚,相反全球每年有几亿人都会在新年前夜痴痴地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着这档年年不变的节目。
这一档节目,不是英国女王给英联邦臣民们的新年讲话,不是美国总统新年前夜的炉边贺辞,不是澳洲总理的新年电视祝贺,也不是本拉登威胁全世界的新年恐怖录像,而是一部叫作“一个人的晚宴”(Dinner for One)或“90岁生日”只有18分钟的黑白短剧。
这部短剧,由英国剧作家Lauri Wylie於1920年代创作,1963年7月德国NDR电视台录制了由英国喜剧演员Freddie Frinton 和 May Warden演出的这齣英语短片,并成为德国的传统保留节目,全国每年会有一半的人观看,欧洲其它国家特别是斯堪德纳维亚国家都会在新年前夜播放这部短片。这部英语短剧,成了重複次数最多的电视节目,被收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据统计,单单2003年新年前夜此剧就在不同的频道上播出了19次,截止2005年新年前夜已被重複播出了230多次。它已经走出德国和北欧,进入了瑞士、南非和澳洲寻常百姓家的新年前夜;澳洲SBS电视台从1989年开始在每年新年前夜的固定时间播放“一个人的晚宴”,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
“一个人的晚宴”讲述的是一位英国上层社会老妇人Miss Sophie庆祝她90岁生日,她像往年一样邀请了好友Mr Pommeroy, Mr Winterbottom, Sir Toby和Admiral von Schneider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不同的则是她的这些好友早已作古,她的90岁生日晚宴的客人位子完全形同虚设,这晚宴是地地道道的“一个人的晚宴”。Miss Sophie在上每道菜时都要辅佐以美酒,形同虚设的客人的盃子则被实实在在地斟满,管家James重任在肩:他得代表四位客人向主人祝贺并饮酒;就这样,菜上四道,酒斟了四巡,James喝了16盃酒,近乎醉倒。
“一个人的晚宴”剧情比较简单,但最令人传诵的就是剧中多次重複的台词: “same procedure as last year(步骤和去年一样), Miss Sophie?” “Same procedure as every year(步骤每年都一样), James.” 使得“same procedure as last year”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口头语.
这一台词,事实上已经初步具有了存在主义的意识和荒诞剧的雏型,反映了人们已经开始对於日常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了反思的意识:人们每天每月每年所做的事情,在小的时间概念中显得无比突出令人激动万分,但是如果放到大的时间维度之中去看的话,会发现其实不过是在重複着过去同样的事情,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然而,发现了这个存在的真理抑或存在的荒谬,人们还是无能为力,还得年复一年地重複着去年的一切。
如果从存在主义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晚宴”给人的启迪在於:一切新的东西其实都隐藏在反复重複的迷藏之中。虽然发现了存在的荒谬,但还得积极而又潇洒地存在下去,该重複的还得重複,该邀请的还得邀请(不管他们是在世还是作古),这人生的晚宴再晚也要开席!
几十年之后,当你我独自庆祝新年时,我们不会孤单,我们有“一个人的晚宴”相伴,我们可以学习索菲亚小姐邀请新友旧鬼同开人生晚宴,像苏东坡那样“独邀明月,对影三人”,那将是何等地浪漫何等地富有诗意和禅味呀。
人生不孤独也不寂寞,就看你我如何看待、以何种态度活着了,即使“一个人的晚宴”也照样可以开得充满笑声生气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