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写出过长篇小说《人面桃花》的先锋派作家格非昨天下午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举办讲座,认为北京作家王朔最近对文坛的激烈批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格非认为,在注重利益交换的社会当中,文学的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已有很大改变。在深圳,采访格非的都是跑娱乐条线的记者,文章也发表在娱乐版上。他说,面对艰难生活,多愁善感的后果是糟糕的,人们需要有钢丝一样坚硬的神经。格非揭露说,有一家出版社每天派人去书店购买自己社出版的图书,一买就是一二百本,造成这本书畅销的假象,让其他读者跟进,从而将这本并不怎么样的图书炒作至几十万册。但图书出版界也有另外的例子:某本好书,出版社怕没有销路,起初只敢印3000册,然而因为书的内容实在精彩,一版再版,最后发行了250万册。格非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生活极其丰富,变革极其剧烈的时代,应该产生像狄更斯、司汤达那样的文学巨人。
格非说,有些作家喜欢写底层文学,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不赞成写底层文学就是不称职,况且那些底层文学作品,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却看不到。这些作家只是纸上谈兵,觉得自己的道德比较高尚罢了。格非透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曾被马原批评作品很差,他也认为,像高行健这样的作家,在中国至少有50个。
北京作家王朔近日对文学艺术界发起猛烈批评,认为中国作家从近代到当代都不及格,中国文学作品除了《红楼梦》之外没什么可赞赏的。格非说,他与王朔是好朋友,王朔绝大多数的提法都是对的,即使王朔把他骂进去也没有关系。他觉得,我们是需要王朔这样的人出来说几句真话,因为文学艺术界的好好先生太多了。格非也曾被媒体问起对文坛80后的看法,因为他不想得罪人,所以只说了些“听其言观其行,现在评说为时过早”等没力气的话,实际上,他觉得80后的许多作品并不怎么样。格非认为王朔的意见很有哲理,看上去是信口开河,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