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观察]文化期刊

  王朔的乌托邦

  《三联生活周刊》,1月22日,8.00元。

  把王朔与乌托邦扯在一起,实在是有些不靠谱,但这一回,王朔谈到了“众生平等”。封面故事《王朔的思想武器》之访、谈、评相当精彩,由系列专访中,可看出王朔在琐事上比谁都明白:超常精明,但在大事上依然迷茫,尽管他说他想明白了。喻王朔为六七十年代的正宗遗物,对于文学大家、文化大师的王朔来讲,也许太悲凉,我们也矛盾。

  萧张往事

  《万象》,2007年1月,9.00元。

  萧乃萧公权,张乃张奚若,同为民国重要政治学者,《萧公权与张奚若》(孙宏云)一文披露了二人当年的分歧、误解、成见,二人由政见不合始,致人事纠纷,再致人格互疑。实际上,当年在萧公权与张奚若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不堪往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今人可以循着当年的非凡往事,发掘出二人对历史所分别作出的重要贡献。

  选票的历史

  《书城》,2007年1月,12.00元。

  《选票的故事》(田雷)一文以非常巧妙的角度切入人类民主政治的历史。“古希腊公民曾以陶片为选票,现代中国民众也曾用豆粒选村长”——选票有自己的进化史。作者之聪明处,就在于他能由方寸之票勾勒出人类民主政治的特殊变迁。作者虽言选票,实说选举,选举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无须过多证明。

  文明的焦虑

  《城市画报》,1月12日,10.00元。

  尽管凯鲁亚克们后来走上了禅宗的自救之路,但“垮掉”的幽灵一直在现代文明的路上出没。你可以把“垮掉的一代”看做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潮流,也可以看作是,文明压抑达到顶点之际,文明内部的自我分裂。《在路上50周年纪念特辑》既呈现了《在路上》的读写真相,也隐含着价值期盼。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