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偶阅任继愈先生《念旧企新—任继愈自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一书。中有黄侃先生以未发薪金而拒不上课一事,事近滑稽,而颇可见旧时学人性情。念及今日学界,似有所感。随意而动,顺情而发,成此不伦不类,非驴非马之文字。若问主旨何在,缘何而为,吾亦不知。莫问因由,希读者谅之,感激不尽。
学者往往有脾气。所谓天性有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但有脾气的不一定是学者。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脾气比学问大。不知是褒是贬。不过我想,大多数时候,是贬多于褒的。但我总觉得,时下,学者没脾气不是好事,简直就是糟透了。鄙人一位老师说过,人不可盛气凌人,但不可无凌人之盛气。每次想起,暗爽!
从“章疯子”说起
下面讲的就是一位有脾气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有大脾气的大学者的一则逸事。
这位前辈,姓黄,名侃。提起这个人,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老师来,有些人可能就会有些熟悉了。此人姓章,名炳麟,字太炎,绰号“章疯子”。单看绰号,就知道这位老前辈脾气不小了。
老前辈进过局子,革过命;与康有为拌过嘴,与孙中山吵过架。狂扁大清国,不鸟袁世凯。那气节,那风度,那气魄,在那当儿的知名度、冲击力,大了去了。可以说是声名显赫。又有人捧场,学生也争气,牛人一个!死后,徒弟鲁迅不还写了一篇文章,叫什么太炎先生二三事来着。啥叫风光,什么叫泽被后人,想来这就是了。要说学者有脾气,老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极品,绝对的极品。不信?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这儿今儿个不说。为嘛呢!且给你慢慢道来。
五四那会儿,一帮毛贼学生抬了一个叫什么凯西的,一路小跑,前呼后拥,来至官爷大本营。那天学生们饿呀,广场上的娃们东倒西歪。没办法,硬撑着呗,可好多人还是抽过去了。聪明些的,兜子里有个啥,趁人不注意,冷不丁撮两口。这才叫市侩,这才叫大智慧,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爽歪歪!这些人心内自忖。看那些傻蛋,输液的输液,坐担架的坐担架,抽的继续抽着……谁让你傻?活该!人群里,有这种崇高想法的聪明人多了去了。
唉,眼看着官爷儿们耍赖,不是这个事。没办法要创造办法,主动出击。不是说,有事找组织吗?于是,就有了凯西被人簇拥着来至官爷大本营的这一幕。可惜呀,这出苦心孤诣、挖空心思整出出的双边会谈,谈崩了。要不,后来的历史也许会有那么些不一样的地方。这帮人也许已经功成名就,混迹于上流社会了。可惜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怨谁。凯西那绝对是号人物。一上来,他就直奔主题,要官爷阁下交代怎么安排一般挨饿苦撑的学生,力图反客为主。无奈,此一时,彼一时,姜还是老的辣呀。别看官爷先生后来蔫儿吧唧的,那会势头好,牛着呢。再说了,那也是见过市面的,还怕了你们几个毛孩子不成。只见官爷大人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典型的政治口吻:作为一名CP分子,作为官爷们的总管,不应该隐瞒自己的观点,但是,今天,我不说!帅呆了!以后开记者招待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是有这气势,中国早不是这会儿的糗样子了。
对“章疯子”,今儿我们也这么来。作为一名曾经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做为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应该藏着掖着,但是,今天,我就是要兜着点。这儿我们只说他的徒弟,小老前辈黄侃黄先生。
岁月人生之黄前辈
说起来,对黄前辈来讲,世道真的有些不公呵。你想,他出身名门,师父号称古文经学最后一位大师;自个儿的学问又是绝对顶呱呱,名列太炎先生门下“五大天王”之首。五大天王你知道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公认的。绝对的真材实料。可是,就这么一位,你说怎么着?身后不及百年,竟已沉在深深太平洋底,湮没无闻,悄无声息了。只有几个自称做学问只做给几个人看的学者,一往情深,沐浴着先生的恩泽,时不时写些铅字的文章,使先生重新浮出水面。唉,人心不古呀!也怪不得一些学者要穿道袍,拜孔庙,为伟大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招魂呐喊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世道,自个儿尚且难保,谁惦记谁呢!与其像那些干尸一样,被扒土开棺,化验测体,光天化日之下,被众人指指点点,还不如沉在太平洋底的好。据说,泰坦尼克号也要被整出来了!中国人会自甘落后吗?当然不会了,50年代那会儿咱就没落下过,不是有“赶英超美”为证吗!当然了,我们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永葆先进性,搞出有我们人民大众特色的东东。我们不要冒进,要稳住。不要搞形象工程,不要起高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格,我们搞得就是推陈出新的活。听好了,我们的口号就是——“争优保良”!对头,做事情就要这个样子嘛!结果,神舟上天了,三峡大坝收尾了,巫山神女被淹到脚趾头了!这个世界真疯狂!
话扯远了,言归正传。且说我们这位黄老前辈。民国那会儿,咋说呢,那也是有身份的人。艺高人胆大,路子正,牌子硬,基本功扎实,靠着一手过硬的小学功夫,着实风光了些时日。那时的牛大也叫北大,不过可不像这会儿,白搭。那家活,刚从大清朝京师大学堂转过来,官架足,来头大得像啥一样。每年招个百来号人,进来就授衔。按现在的标准,最起码,怎么地也得是县团级吧。哪像现在,毕业了还得看人脸色!走到人才市场上,等着人家品头论足,挑肥拣瘦。最可恶的,还得自个儿描抹一番,出个写真啥的,露一下身段儿,美其名曰:包装。说白了,无耻之尤。那会儿,还没进北大门槛哪,刚一得信儿,门都关不住了。踏破门槛你知道吗,风声紧哪!七大姑、八大姨就不说了,十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来给你撑门面。附近的大小绅士跑来了,县州府的老爷们跑来了,赶喜的也跑来了,……那家活,那叫一个啥来着,爽!呗有面子!
故事发生时,黄老前辈就蹲点在这么一所学校教书。现在年头变了,教书先生,谁理你。不是说,白眼儿狼,四眼狗,什吗底吗?唉,不说了,有辱斯文那。总之就那么回事。记住,别人捧你,那是逗你玩儿,千万别当真!
黄老那岁月,大不一样。现在形容人拿架子,尊贵,不是都说啥来着,跟爷似的!对了,那时人民教师就这个架儿。你还真别说,干了这一行,你就得端着点,不拿架不行。不然,你都觉得没脸见人。要不然,不是我说的,千万别在这行道里混。学不会,没有这么笨吧?这东西,人人都有天赋。在这一行,大家都是天才。别人教你,用得着吗?走两步?对,就是这个样,走两步,第三步你就会了!第四步?不用,哪儿还用走这么多,累不累呀,早有人把你抬到轿子上了。
老前辈到底是老前辈,强就是强。黄老前辈就是显摆的高手,咋形容都不过分,一个字,高!多加俩字,实在是高!
那会儿,咱国家穷啊!小康就甭指望了,连温饱都是种梦想。加上一帮戴帽子的军阀头头子乱整,国家穷的呀。唉!兄弟,啥也别说了。什么,你说抹眼泪吧,泪往心里流。你日子小康了,你知道不?你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好日子你都摊上了你知道不?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我们那会儿,眼泪也是种奢侈品呀。我容易嘛我,要不我怎么会闹绯闻!不但没落下好名声,连记得我的人也没几个。想露露脸,还得靠绯闻。都21世纪了,还得忍受流言蜚语的嘲讽!幸亏老汉我当初留了一手,说起来,也算是绯闻吧。入乡随俗,为了证明我的存在,今儿豁出去了,我也抖搂一回。
绯闻之“江湖版”
那是民国初年的当儿。当时教育系统教书的一帮社会贤达们,发不上工资,穷的叮当响。名义上一月大洋三百左右,可政府黑呀,三天两头克扣一下,月底经常碰到的是空头支票。斯文中人,又不能撕破脸皮不是?只能忍耐,忍耐,再忍耐。可老这样,不是法子呀。我们这位黄老前辈自有绝招。
绯闻,据说是这么回事。一天早上,日上三竿。老前辈坐在教师休息室里,呆呆的,好像在思考啥问题。习惯性动作,别人也没敢问。再说了,那家活,谁敢惹他,谁不知道谁呀,没事找kei呀!可今天,总感觉好像有点蹊跷,空气中好像弥漫着一点什么。上课铃响了好几遍了,休息室里,同事们陆续起身,上课去了。惟独我们这位黄老前辈,还是刚才的造型,目光呆滞,动也不动。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pose还是原来的pose.
天!不会圆寂了吧。教学秘书好紧张,远远的瞄了一眼。挺了挺胸,舒展了一下细削的身材,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壮壮胆,蹑手蹑脚,来至尽前。还好,没事!教秘忐忑的心稍微舒展了一些。原来,当他脸贴到前辈脸上,嘴与嘴之间,只有十八分之一公分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前辈鼻孔中喷出的热气。
哦,那一刻好激动。偶像呀,都暗恋老久了。可惜,一直没逮着好机会不是。机不可失,真想在老前辈嘴上狠狠的亲上一口。然后抱起他,身轻如燕,绕地裸奔三圈。那一刻,他飞了起来;那一刻,他感到他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教秘后来回忆起来,还按捺不助内心的激动,俩眯缝着的小眼睛立马明亮起来。唉,都是追星惹得祸。许多年以后,心中还揣着老黄的影子。谁让人家帅呀,偏就迷上他,管得着嘛?
一不做,二不休。一鼓作气,趁热打铁。教秘嗲声嗲气的拽了一句:老前辈,该上课了!如睡狮猛醒,我们这位先生突然圆睁二目,眉毛上挑,嘴角撕裂:谁鸟你,我这月工资还没发呢!
有点横呵!没办法,谁叫人家腕儿大呢?不过说真的,好喜欢,教秘觉得那一刻是老黄最有型的时候。那叫一个心潮澎湃呀,带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教秘三步并作两步走,一溜烟来到校长蔡元培先生膝前。如此这般,如此这般,添油加醋,八婆了一番。那家活,也叫一把鼻涕一把泪呀,淅沥哗啦的。真动了感情的呀,戏里戏外,人戏合一了。小蔡一看,得,没辙,给了吧。再穷也不能穷教师,对吧,给了!上头怪罪下来,我顶着,多大个事呀!
绯闻之江湖版,大抵如此。但经过本判官深挖,另有隐情。在此声明,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几段“考证”文字
话说,教秘转身行,眨眼间,回到休息室,把钱塞到了老黄兜里。刚才的事还有余响,心里像揣了个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扑腾扑腾,跳个不停,撞击着心的回音壁。脸上两朵红晕,那叫一个红呀!无奈呀,啥叫欲壑难填呀,挡不住的诱惑啊。贪婪的教秘,两眼贼勾勾,看着老黄。眼神中,带着几分哀怜。任老黄一世英雄,今儿个竟走长坂坡,成骑虎之势。心里那叫一个乱呀。事后老黄坦白交代,他曾有过动摇。人非圣贤,我风流不下流。关键时刻他顶住了。
感谢上帝,感谢耶稣,感谢孔二哥,你们给我们保全了一个读书做学问的种子。任当时新文化运动直捣黄龙,势如破竹,怎奈我们老黄自小练就一身金刚不坏之体,你奈他何!经过反反复复成百上千回合的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思想斗争,经过深刻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旗帜鲜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多回合斗争的考验,通过几轮的认真整改和回头看,我们黄哥挺过来了。沧海横流,方显出一哥本色!老黄无愧章门大佬的称号,实至名归呀。实乃天下第一伟男子也,柳下惠转世也,士大夫的经典绝唱也!老黄哪会儿真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架势。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他内心的呼唤。
做人要讲风度,人穷志不穷。我今儿个发工资,我今儿个开小费。老黄,那叫阔绰呀!大方,绝对的大方,大手笔,大派头。人嘛,就讲究个身份,顾及个面子。国家穷,发不上工资,咱们不能替国家丢脸呀。堂堂贵族不是,大丈夫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还有待我去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采撷英华不是。我有我自我,我有我的使命。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说时迟,那时快,一切都在转念之间。我不是唐僧,我还会武功。转念间,老黄就拨开云雾见日头。权衡利弊,执两用中,一切杂念在心中收拾妥当。啥叫心学功夫,这就是了。列位看官,只见老黄大手兜子里一摸,甩出五个袁大头。动作潇洒之极,看不出一丝慌乱之状。佩服呀。
那一刻,教秘眼都直了。知道会有奖赏,没想到会得这么多奖赏!也奇怪呵!在物质面前,刚才的杂念竟也鸟兽散。唉,男人呀,有时还真很难。有老师不是说吗:做女人真好!对老黄,精神战胜了物质,欣慰,为五千年中华文明欣慰!对教秘,物质战胜了精神,物质战胜了物质,感动,世界因为有了他们而精彩。向老黄致敬,向教秘敬礼!求仁得仁,各得其所,大圆满结局。
附加一句,教秘当时是位青年男性。后验明证身,证实他原来是多年来隐藏在男性中的卧底。手术过后,他恢复了女儿身。人家问她,谁是你最想见得第一个人?她说:老黄,就是他了。唉,新文化运动厉害呀。难以想像,如果你我出生在那个年代!
还有,其实老黄人不错。天真活泼,平时脾气特好。今查明,那天老黄急,事出有因。原来,老黄断炊两天了。头两天,使劲顶着。上课照上,从没迟到早退。第三天,唉,实在忍不住了。可难为情,又不好意思开口,结果前面的事就发生了。文人呀,大都如此。平时一本正经。真到节骨眼上,该怎么着还是会怎么着的。但难为情,大家还是可以理解的。说明本心尚存,一念向善,还是应当鼓励其发展的。人活着,还不就是操持心上的工夫。
而且,那天老黄并没去上课。他走到中档间,又绕回来了。肚子咕噜噜叫,顶不住了。于是佝偻着身子,来到萨达姆牛肉面馆子前,叫了一个牛大碗,二细,加肉。那叫一个美呀,唏嘛爽!事后回忆,老黄说,那是他一生中吃得最好的美味。多亏平时学生缘好,没有揭发他。否则,准又一教学事故。
又,最新考证:黄先生当月工资250,袁大头核算;实发249.当时北洋政府穷呀,开不上工资。元培校长人好,心一横,自己掏腰包,垫上了。少发一元,又不好意思向老黄要,结果就没人知道了。老黄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大咧咧一人儿。拿到钱也没数。回家一算,少了一个。自个儿后悔,还以为是多摸了一个给了教秘那。事情往往如此,疑案就是这么来底,学问也是这么组底。至于我怎么知道这事,不告诉你。别问啊,谁问我跟谁急。
我们的口号
黄侃先生,感谢您,您的可爱的脾气给了我灵感。感谢蔡元培先生,您的宽厚和包容,使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即使身处寒冬,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我们的口号:革命尚未成功,脾气仍须长进;工作兼顾家庭,学问还要组底。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战斗在学问战线上的可爱的学者们!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就是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