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年过,年年有“春晚”。很快又要到春节了,便想起来说说“春晚”的事。说起来这“春晚”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它已经是当前中国春节文化的固定组成。然而,这个组成早已面临危机。尤其是近几年,可以说“春晚”成了过街老鼠。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说起它来就没有几个叫好的,连痛骂它的也要被认为是它的拥趸,因为他毕竟还在看嘛。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人在网上贴文为它叫屈,说有三个理由让它不能不堕落,甚至与谁是导演、谁来演出都没有多大关系。这三个理由是:
一是垄断宿命。中央电视台只有一家,只有它才有资格举办国家级“春晚”,这就使它获得了垄断地位。垄断行业的普遍弊端就是成本高、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电力等行业是这样,电视台也不例外。
其二是体制宿命。中央电视台内部在管理体制上做了一些改革,如制片人制度等,但这只涉及下层人员,上面基本不动,仍然是行政管理那一套,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谁官大谁说了算,导演发挥个人想像力的机会和自由不多。
其三是观念宿命。封闭的环境只能延伸旧的观念。以小品、相声为例,讽刺是这类节目的特点甚至灵魂,可以往的“春晚”总是将讽刺的对象对准以农民为主的下层百姓,其实,最值得讽刺的是腐败官员!
三个理由对不对呢?还真可以说很贴切。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恐怕是不能否认的,即“春晚”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节目,是一个有关责任者应该想尽千方百计要让它出彩的节目——你能不能做到则另说。
说起“春晚”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节目,我想只需要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就行了。其一,春节的主要意义是合家团聚,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无“春晚”和有“春晚” 绝不是相同意义上的合家团聚。无“春晚”,那只是一家一姓的合家团聚;有“春晚”,则是全国一家的合家团聚。这就是“春晚”这台节目的特别意义所在;其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它不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节目,如果它于我们当代的中国春节文化可有可无,中央电视台何必将其垄断?全国电视台多的是,有实力的更不止一家,就不信只有中央电视台一家能够办得出类似的晚会。既然如此,凭什么让他们在大年三十晚上一年一度最最黄金的时间里都必须转载中央电视台搞的那台节目?
正是因此,前几天中央电视台2007年“春晚”总导演金越做客央视国际网站,和网友共话“春晚”时的那一番说辞就让我很不受用!他说什么:你看晚会是找惊喜去了吗?其实不一定。我觉得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大了,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春节晚会是在合家团聚的时候,伴随着这样的一个节目,就是使得过节的时候,家庭氛围能够非常好,使过节的时候有一个观看和欣赏的东西。我觉得它就是这么一个晚会,不应被赋予特别意义。(1月20日《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5304832.html)
好嘛,整个就是想把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此,我觉得跟这个人也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有句话我必须要对中央电视台说:既然身为2007年“春晚”总导演的金越不认为应该赋予“春晚”以特别的意义,没有必要特别出彩,我想这就应该是同时代表了中央电视台对“春晚”这台节目的认识。那么,就请中央电视台不要再垄断这台节目,不要再垄断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的那段黄金时间。就让别人也来做些什么吧,比如让各省电视台都来办自己的春节晚会,他们或许要比中央电视台更能让每一个家庭的团聚产生好的氛围!
首发议报第2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