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观众们听不懂以色列著名诗人巴西娃用希伯来语吟诵的《静夜思》,但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10日,来自美国、日本、以色列、俄罗斯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李白“诗迷”会聚四川江油李白故居,吟诵李白的诗词,以李白故里经典诗歌朗诵会形式,共同怀念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巴西娃说:“以色列和中国都是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心灵相通。我去年才接触到李白的诗,但却感觉一见如故。”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进到顶峰的杰出诗人,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赢得世界声誉的代表性文化名人。据专家考证,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在四川省江油市生活了25年。此后,他仗剑远游,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上千首传世之诗,直至公元762年病逝。
李白的诗歌大约在公元16世纪传入欧洲,18世纪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我‘必须’喜欢李白的诗。他的诗中有很多月亮和月光的描写,而月光在希伯来文化中是美好的象征,引领着犹太人走出黑暗。”巴西娃接着说。“李白是一个深邃、忧郁、真正的诗人,他开启了通向诗歌的大门。”
与巴西娃的“单打独斗”相比,来自日本广岛的李白“诗迷”们表演起了“双簧”:一个人在后面深情朗诵,另一个则拿着扇子在前面表演,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李白在日本非常著名,我们同行6人都非常喜欢李白的诗。”来自广岛的横山女士一边说一边用中文写下《峨眉山月歌》,“这是我最喜欢的,我觉得李白的诗充满活力,绚丽多姿。”
另一位日本游客米久富美子则告诉记者,《春夜洛城闻笛》是她的最爱。她说,“李白的诗深深吸引着我,每次想起这首都会觉得心潮澎湃。”
“李白的诗生机盎然,非常有趣。”汤姆斯·布赖斯林说。“美国的高中课本里就有李白的《静夜思》,同学们都很喜欢。”
同样对《静夜思》情有独钟的还有美国华盛顿州塔可玛市长比尔·巴司马,他说:“美国高中和大学中的《世界文学》这门课中有李白的诗。我觉得李白的诗有着很强的震撼力,能够穿入到人的内心深处。作为一个诗人,他对自己国家的影响无人能及,美国历史上就没有拥有如此影响力的诗人。”
韩国人也非常熟悉李白,多称他为“李太白”。 韩国驻成都总领事朴铜先说:“韩国人都知道李白是喜欢酒的诗仙,韩国人喜欢酒和诗,因此喜欢李白。” “小时候在首尔上学,离家很远,每次想家的时候就是吟诵《静夜思》。在韩国,长辈经常会提到李白,李白也出现在很多韩国的儿歌和民谣里。”
朴铜先说:“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非常喜欢自然,尤其是星星和月亮。他的诗像美酒一样,能够缓解城市和现代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