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时值华中科技大学开放日,本土著名作家方方受邀作了题为《我与文学》的精彩演讲。
白天当搬运工 晚上写诗歌
1974年,高中毕业的方方,开始做搬运工。与那些小伙子一样,扛大包、拉板车、背起25公斤一袋的面粉。白天当搬运工,晚上就写诗歌。方方说:“四年搬运工的经历,我觉得也是在上大学,上了四年社会大学。”
1978年,她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在大学里,她与同学成立了“红枫叶”文学社,一起讨论“文学能否写爱情”的话题。“你们现在听说这个话题,可能觉得很荒唐,但在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中,真的很难读到‘爱情’。”
“80后”作家有才华少阅历
演讲中,有同学请方方评价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方方说,她曾7次担任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韩寒正好参加了其中的一次。但在决赛中,方方却没有看到本来初赛成绩不错的韩寒,调查后她才知道韩寒根本没收到决赛通知。接着,方方等评委专为韩寒一人安排了复赛,他即兴写出《杯中窥人》一文,继而夺冠,并一举成名。
如今韩寒的书,销量已达数十万册,甚至超过了一些知名作家。方方说,韩寒的确很有才华,他帮青少年吐露出心声,并迅速成为他们的偶像。但是,当读了韩寒的书,再读郭敬明的书后会发现,“出入酒吧,三角恋爱,有点郁闷”等素材出现雷同,文学人物也很接近,“他们缺的不是才华,而是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