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呈辞】
中国文化革命征途中史无前例的“下半身”运动,是2000年由一小撮文人兴风作浪制造的,这些人当中有一位长得比较标致的女性主将:尹丽川。作为“下半身”诗歌团体创始人之一的尹丽川,其胆识和胸襟使其成为新世纪文坛上巾帼英雄式的重要人物。这并不是说尹丽川的文章及诗歌如何的好,而是因为她是“下半身”思想的开创人之一,作为一个女人,在中国这个还较为保守正统的文化土壤中举起“下半身”这个大旗,仅此一举就足以扬名立万。“下半身”运动对中国当前文坛影响巨大,其文化思想在指引新文坛文学作品的色情化道路上了一个新台阶。下半身思潮在文化界已经根深蒂固,下半身创作意识更渗入女性文学者的大脑。以“下半身”运动的影响来看,下半身运动的开门女将尹丽川独占新女性作家难以超越的“思想桂冠”。
与名气成反比,尹丽川的文章一马平川,生涩地以愤世嫉俗的诳语来增添文章的可读性,《再无耻一点》之类的文章写些诸如“我”十三岁被一个男生“吻过之后,我怀揣着这个天大的秘密回了家,若无其事地做功课、喝水、说话、去厕所、插好门、蹲下。自下而上的一阵酥麻,液体在酸涨的兴奋中流出。反过来说,只有无耻的处境下才会体验难以言说的快活。”之类的话,说“我看见一首纯情的诗、一个纯洁的女孩儿,我就会脸红,为他们的虚伪脸红。”
尹的诗集《再舒服一些》诗意不大,长篇小说《贱人》也是文采平平。如果不念及她是伟大的“下半身”思想运动者,仅凭她的文字,是不会有现在的名气的。对肤浅的美女作家来说,她们的演出比作品更重要,更招人喜欢,尹也没有走出这个陋俗的套子。
其实,当年的文学女生尹丽川的《爱国、性压抑……与文学——致葛红兵先生的公开信》才是这位美女真正意义上的一次亮点吧!我相信诗坛之外的大多数人是从这时候才开始意识到她的存在的。葛红兵当年走火入魔,为了出头喘气,不惜以疯狂的魄力虔诚无比地《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为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写一份悼词》,搞得文坛神魂颠倒的时候,人人对葛红兵又气又恨的时候,这位巾帼英雄出现了!好一个女将才,把人们的目光一下子吸过去。这多像武侠小说里的英雄大会。我想,金庸先生对此更有发言权:欧阳峰大使蛤蟆功,把所有大有名头的武功大师打下台,人人不服气却又不敢上去说什么,正当欧阳峰用双手倒立,在人群中大喊“我是武功天下第一!”之际,说时迟那时快,“咄!”一个长得标致的清秀女子跃上台来,众人看时,只见那女子细腰红唇,煞是好看:来人正是黄蓉也!——我想葛红兵当年使用的就是“哈骂功”,而尹丽川则是一个惯用“借力打力”技法的黄蓉。套用鲁迅当年惯用的打狗棒句法,咬文嚼字地对葛先生一顿嬉笑怒骂。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小女子对着一个大龄青年咬文嚼字地摆谱……那样子一定很滑稽。
公元2003年9月,尹丽川有东西出现了——《37°8》,借助于非典期间的体温恐怖,这个名字再一次很成功地达到了招惹眼球的效果,再一次证明了尹丽川在起名出名扬名……各种名堂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本领。《尹声浪语》这名字不错吧?——这是尹丽川的博客主页名称;“抱抱……不嘛……抱抱”——这是尹丽川的博客简介……很好啊。
一个“下半身”女诗人,她的下半身诗歌自然是她最大的本行,所有的底气都从这里发生。读一读她在2001年出版的小说诗歌混合集《再舒服一些》,对于一个向来以“下半身”为幌子出现在文化闹市上的人来说,批评她,就得先砸砸她这个营业招牌。先看看尹丽川的诗歌写了些什么:
这不是做爱 是钉钉子
噢 快一点再慢一点再松一点再紧一点
这不是做爱 是扫黄或系鞋带
喔 深一点再浅一点再轻一点再重一点
这不是做爱 是按摩、写诗、洗头或洗脚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呢
嗯 再舒服一些嘛
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尹丽川《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这时候,你过来
摸我、抱我、咬我的乳房
吃我、打我的耳光
都没用了
这时候,我们再怎样
都是在模仿,从前的我们
屋里很热,你都出汗了
我们很用劲儿。比从前更用劲儿
除了老,谁也不能
把我们分开。这么快
我们就成了这个样子
——尹丽川《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