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 3 月 29 日凌晨, “ 两名盗贼潜入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县委书记吴章钧的住宅行窃,被吴章钧发现,双方为此发生了激烈的搏斗。在此过程中,吴不幸身负重伤。经过抢救,吴章钧脱离了生命危险,三名涉案者已被当地警方抓获。 ”
抓获的过程是: “ 激烈的搏斗声惊醒了周围居民,众邻居一起赶了过来。见此情景后,他们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在大家的合力围追下,一名企图逃跑的歹徒被抓获,并很快被移送到当地警方,吴章钧也被紧急送往该县人民医院。经过医务人员的奋力抢救,吴章钧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经审讯,被抓获的歹徒供出了另一同伙,警方很快将另一歹徒抓获。此案引起了湖南郴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有关领导已专程奔赴桂阳,看望吴章钧并表示慰问。 ”
3 月 31 日的《华商报》上,刊登了一篇毕诗成先生的文章《面对盗贼,县委书记咋做都不对?》文中说: “ 笔者怀着崇敬心情阅读这条 ‘ 正面新闻 ’ ,但无意间看到新闻后面的网民跟帖,惊得一头冷汗:千余条留言中, ‘ 质疑 ’ 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是些什么样的 “ 质疑 ” 呢? “ 有的网民以 ‘ 奥斯卡最佳编剧 ’ 的心态穷尽 ‘ 普遍联系 ’ 的想象,认为吴章钧的搏斗有作秀之嫌;有网民质疑:盗贼为何选择偷窃书记家?书记家是否有贵重物品,能拚命搏斗,是不是因为家里有不明财产?有网民质疑:要是别人生命财产受侵犯,他会奋不顾身吗?有网民做忧虑状:因搏斗而负伤 —— 工伤吗?要不要表彰?负伤必住院 —— 医药费谁掏?是财政负担还是自己出?领导住院,下属肯定厚礼看望,这位书记躺在床上又有多少进账?甚至有网民竟然担忧起小偷来:敢打县委书记,这位小偷在看守所会被折磨成什么样? ” 针对这些网上留言,毕诗成先生一方面 “ 深为那位书记感到委屈 ” ,同时又感叹网民们竟然 “ 不厚道到了如此 ‘ 境界 ’ ! ”
对于任何现象,只要连问三个 “ 为什么? ” 就可能接近事情的本质。但毕诗成先生固不满于网民的诸多质疑,却连一个 “ 为什么 ” 也没有提出。
我相信,众多网民并不了解吴书记的为人和官风。但整个大陆的官声太糟糕,自然使网民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群众对官员就有 “ 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 的溢美之词。 90 年代更上一层楼: “ 把科长以上的官员排成队,隔一个枪毙一个,必有漏网贪官;挨个儿枪毙,冤案不会超过 10% 。 ” 君不闻因巨额贪污被枪毙的县委书记戚火贵、李乘龙乎?不闻卖官无一 “ 漏网 ” 的市委书记马德乎?不闻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成为巨贪乎?廉声传颂民间,不怕群众批评监督,没有群众上访告状,与群众生活在一起的县委书记,偌大的中国大陆,谁人见过或者听说过?陕西咸阳市公安局长被小偷光顾了十次而不敢报案,后因小偷失足落网,供出盗窃局长巨额钱财的原委,方才导致局长大人贪污罪行暴露而被判刑。曾几何时,小偷竟然成为大陆反贪卓有成效的侦察兵!古人云: “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 盗贼入室,老百姓损失的不过钱财而已。但如果贪官的钱财被盗,等待着他的却可能是牢狱之灾甚至杀头之罪。两害相较,拚搏自然是上策。只有那个揭露腐败的 “ 防弹衣书记 ” 黄金高先生,反倒可能是一个清官,却被以 “ 贪污 ” 的罪名判了无期徒刑。近年来,流行一种极端的说法是: “ 共产党内没好人。 ” 其次的说法是: “ 党内有好人,但是当官的没好人。 ” 比较客观的说法则是: “ 当官的不是没有好人,但你一辈子也难遇到。 ” 君不闻 “ 地主分子 ” 、 “ 富农分子 ” 、 “ 历史反革命分子 ” 的来历乎!不管是否好人,是否有罪,只要成分够地主、富农,只要在国民政府曾任连长、保长以上职务,一律戴上 “ 分子 ” 铁帽,成为专政、打击和侮辱的对象。这就叫做 “ 一刀切 ” 或者 “ 群体灭绝 ” !中国人原本就缺乏逻辑思维和区别对待的分析习惯,经过半个多世纪血的洗礼,早就学会了 “ 肯定就肯定一切,否定就否定一切 ” 这种绝对化的思维和行事方式,更何况贪官和人民的矛盾绝不是温柔的 “ 人民内部矛盾 ” ,而是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敌我矛盾。在学会了这么思维的受苦民众和富于正义感的正直人士的心目中,不管是戚书记、李书记,马书记,也不管是游书记、吴书记,都是一丘之貉,哪管他和小偷搏斗还是不搏斗,受伤还是没受伤。他们的 “ 质疑 ” ,再正常不过了,不 “ 质疑 ” 方才不可思议。毕诗成因质疑的网民 “ 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而 “ 惊得一头冷汗 ” ,我却对他竟然 “ 惊得一头冷汗 ” 而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毕先生生活在真空中,竟然对大陆的官声和民心毫无所知!
《华商报》所在的西安市,有一个市、局级官员的豪华住宅区,坐落在 “ 永松路 ” ,群众美其名曰 “ 腐败路 ” 。许多西安人只知 “ 腐败路 ” ,不知 “ 永松路 ” 。官僚们和群众的隔阂早已何止十万八千里!我猜想(但愿我猜错了),吴书记那些闻声便 “ 一起赶了过来 ” , “ 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 ” 的 “ 众邻居 ” 们,恐怕不是当地工人,不是外来打工仔,也不是下层小职员,而是视吴书记为 “ 衣食父母 ” 的下属官员们。县委书记们早已讨厌下层群众的呼声,不但对群众防之惟恐不严,避之惟恐不远,而且以抓捕上访群众为能事,群众哪会听到书记与小偷 “ 激烈的搏斗声 ” !我们早已司空见惯歹徒当众行凶,而官员、警察视若无睹的 “ 盛世奇观 ” 。如果普通群众遭遇了小偷或歹徒,就是大天白日,书记们及其 “ 众邻居 ” ,恐怕一个也不会挺身而出哪怕说一句公道话,更不用说 “ 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 ” 了。
吴书记遭遇小偷,立即 “ 引起了湖南郴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有关领导已专程奔赴桂阳,看望吴章钧并表示慰问 ” 了。试问千百万群众因为强制拆迁而遭到贪官、奸商、恶警的侵犯时,是否会引起当地 “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 ,他们会不会 “ 专程奔赴 ” 出事地点,为群众解危抒难?因在当地正义难伸而赴京上访,甚至到天安门广场自焚的受冤屈群众,不但没有一个官员 “ 高度重视 ” 和 “ 专程奔赴 ” ,等待着他们的反而是警棍、手铐和监狱。官僚们既然已经如此地敌视人民,又如何能期望人民群众对那些视民如草芥的老爷们 “ 温良恭俭让 ” 而敬爱有加呢! “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的网民们的质疑态度,读者当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倒是,这个 “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的网民的数目,变化的趋势是增加还是减少?一个改良并进步着的社会,这样的网民数目应该减少;而一个只会积累矛盾和激化矛盾的衰亡着的社会,这样的网民数目则会与日俱增。但减少还是增加,都不取决于网民本身,而取决于各级书记们如何对待群众。我甚至听到一种说法,称赞盗窃吴书记的 “ 小偷 ” 为 “ 侠盗 ” 甚至 “ 义盗 ” ,这岂不比那些风凉话式的 “ 质疑 ” 更加令人可惊可怕!
如果 “ 质疑 ” 的网民们有增无已,我倒是建议不妨为所有县委书记的住宅四周,派武警甚至军队以加强保护其财产和人身安全,从而杜绝不良舆论。但李佩瑶副委员长被武装警卫杀害的悲剧告诉人们,武警其实是靠不住的;而东欧各国的变化又告诉人们,军队也是靠不住的。
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只剩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向人民靠拢这一条路,此外真的别无出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