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一起混的朋友以作家居多,因此这两年看的书也较从前多——朋友出了书,定然是要看的,他们正值创作高峰期,很勤奋。另外,还有一些原本不是作家的朋友也半
推半就地被拉拉扯扯进到作家队伍中来。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是这两年我所读过的女性作家小说里最好的一部,作为处女作来说,她的起点可真够高的,当然,这肯定得益于她多年的话剧和影视剧编导的功底,玩弄起文字来,有副泰然自若游刃有余的架势。其次,她个性几乎圆满,所以很难在她的小说中找到女性作家常见的小家子气和矫揉造作,这里的小家子气并不是指内容上的,而是指遣词造句上的,当然女性作家多半写写爱情,现在连新秀的男性作家们也要分“言情”这一杯羹,“小家子气”是整个时代的造就。
廖一梅的小说很大气,文字老练,仗着她多年撰写舞台剧的经验,闪光的句子像台词一样在书中不断抖落,比如,“爱情是好爱情,只是与你无关”,听着都铮铮的,带响儿,我甚至能想象这种话在舞台上、在剧场里的效果。
出于阅读习惯,我想当然地把书中女主角想作廖一梅自己,她一直给我的印象就是那样:活泼而不咋呼,聪明而不自得,坦率而不八卦,很有准儿,很稳当的样子。书里的她爱上一个有点年纪的文坛前辈,但中老年人瞻前顾后的爱情观令她备受折磨,直到那个人意外死去,该表的情没能表,该说的话没能说,落幕。是个悲观的故事,但并不给人添堵,里面描绘的生活圈子并没离我们的日常啸聚太远,时常会心一笑,甚至第一遍读的时候,我专挑一个明显是身边某个朋友的人物追读。当然可能是廖一梅太了解他,但总也说明她的观察细致入微,掩卷后我甚至自责以后得对这人好点不要老是讽刺打击,因为她说他也有颗柔软的心,她把他的天真写得令我稍有感动。
很难得的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正常女性做主角,以往自怨自艾型女作家总会莫名其妙地伤感和神经质,那些苍白的人物毫无文学价值。也许当下,戏剧比小说更贴近生活吧。
我愿意看明白人写的东西。明白,听起来容易,真明白的又有几位呢?更多的女性作家,是在写作过程中写明白的,更有甚者越写越糊涂,谁有功夫陪她们长大呢?廖一梅的明白和懂事,赋予了这本书一种平和和踏实的力量。
孟京辉的插图小画儿画得很有意思。这俩人举案齐眉的架势,让我看到悲观主义的花朵正乐观地开。
《悲观主义的花朵》/长篇小说/廖一梅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定价: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