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里,到底有多少条鱼,恐怕不是人类所能数清楚的。
按照“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说法,最好笑的莫过于吃鱼的人
里的鱼了。
大海的鱼,是数不清楚的,不仅仅是种类,还包括数量。
但要说大海里的鱼愈加多了,而不愈加是少了,恐怕难以说服我。
我第一次到海上观察养殖渔民的作业现场,发现了一个习以为常但又
的场景,渔民们以每斤一毛钱的低价收购一种未成年鱼
次进货都有好几吨。于是,这些可怜的小鱼就有了一个别名叫
我关心地问与我同行的海边的熟人,他们说,这些鱼都是可以长大的
“自然”的,也是无人管的,所以“拣到篮子里都是菜”
”,扔了可惜,卖了也不过换盒烟钱,似乎这些幼小的鱼生命比废品
小鱼成了比废品还便宜的废品,使我想起我们人的一些“发明”
众,甚至大众传媒都用一种声音,异口同声地称呼身体有障或智障的
读“残废”很简单,“一残二废”,生在新社会,长在阳光下
现在似乎好了一些,改“残废人”为“残疾人”了,大街上也有了盲
的像麻花一样,继续让那些无辜的“盲人”找不到北,但“聊胜于无
共卫生间可以让轮椅进出了,但我们的公共汽车和地铁
方便进出。这多少有点逼他们当“废人”的意思了。
人是高级的有灵性的生命,自然越来越进步——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
“让世界充满爱”,而对鱼类这样的大海里的生命,却有点残忍了,
美其名曰“饲料鱼”,不知道我们的童年和我们后代的童年听多少遍
事”,才能把眼睛转向大海,尊重大海里的幼小生命,还鱼类的
生存、求自由的自然法则。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当我们的读者在
候,谁会想到大海里的鱼,却是躲藏来躲藏去,时刻处在
夫对话,“饶我一命,全身相报”。它们希望,等小鱼长大的时候
总比被冤枉当“饲料鱼”强些吧。
生生不息的,不仅用于人类,还包括鱼类。借用美国大片
“鱼类是朋友,不是敌人”。
春节前夕,浙江象山石浦渔老大李贤根,匆匆从行使在宁波海域的运
给我打电话,似乎海风呼啦啦地钻了进来,还有鱼腥味
运送来了上好的海鲜。
那一条条就像黄土高坡上农民老汉腰带那么粗的带鱼,冰冻的
鱼,还有黄鱼、海虾等,都来自距离宁波海域比较远的外海
鱼了。当然,老李知道我在杭州也可以买到很好的海鲜
方式,让你不得不感到你有几个农民亲戚,而且一直都在来往着。
我喜欢吃大鱼,不忍心吃小鱼,因为小鱼“正在发育”。
老李原本是外出捕捞的渔老大,由于近海几乎无鱼可捕了
么技能可以上岗,所以,打渔的只能打渔,离不开大海
生。后来,他决定与村里的合伙人一起搞服务,专门为远海打渔的渔
货。在外海作业的渔老大以往都是打满一船就往回赶
催发了渔货运输这一新行业,他们这些“渔老大”就可以三四个月回
节约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柴油,以及宝贵的时间。老李搞运输
来一次,通过他总能买到最好的海鲜,当然价格也是最公道的。
象山,自古就是捕捞之乡,渔业一直都很发达。只是到了近些年
大鱼越来越少,当地政府的渔业部门用了一个词叫“资源衰竭”
竭的?当然是捕捞过度,或者说是“无序、无度、无偿”
增加,污染更加严重,鱼类生存面临灭绝的危险。一位我熟悉的海上
猫,猫在陆地上捉老鼠,十八班武艺都能用用。可到了海上
经满载而归了。再说,海上也没有“红绿灯”,谁的船快
海关缉私,又没有直升飞机,所以只能望洋兴叹,所以“老鼠
七年来,象山县政府为了提高人们的保护大海的意识
天举办中国开渔节,提的口号就是“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
续三四年参加开渔节,到养殖现场采访时每每发现象山等沿海渔民养
鱼”,不过这些“饲料鱼”已经不是一毛钱一斤了,据说2005年
了。
“饲料鱼”涨价,更是一个不详的预兆,“饲料鱼”也将会越来越少
物资源衰竭”加剧,已经不是“衰竭”,而是“枯竭”了
谁来救救它们呢?
不要以为鱼儿不会说话,当它们成为绝种动物,或成为小学自然课本
我们的下一代又该如何面对他们的下一代?
在一次,我看一位在西藏旅游的对大自然有感情的作家的文章
藏人不吃鱼,因为他们相信鱼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未来的
孙,若吃了鱼子孙,鱼要有报应的。或许,这就是一种敬畏自然的普
每年夏季,都是大海里鱼类生长最快的时候,又是他们繁衍后代的时
海就要进入为期三个月的休渔期。浙江岱山县自2005年起举办了
(又称中国海洋文化节),主题就是感恩大海,让疲劳的大海有一个
9月,三个月的休渔期过去,便是新一轮的捕捞旺季
的中国青蟹文化节,都是欢庆开渔捕捞,又有县长洒酒祭海
渔老大出海二十几天,发现海里的鱼还是没有长大,又被捕入了只有
,真是“人有多大胆,网有多大产”啊。
曾几何时,有专家提到大海要休养生息,为期三个月的休渔期太短
长到半年。或者,每年8个月以上的休渔期。不少以打渔为生的渔民
大海里鱼多了,才能真正实现生生不息,人与自然才能和谐
空谈,渔民才不会饿肚子。可是,无论专家,还是渔老大
的,人微言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报纸、电视上的口号
天子孙没鱼吃”喊得震天响,“饲料鱼”却依然逃脱不了当“饲料
,“海洋生态资源枯竭”的口号般警示,照样改变不了海洋生态资源
实。
善待大海,政府应该担当法律守夜人或“打更人”的角色,而不是以
”为主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角色
无论多少,但政府若一方面是主管渔业,又主管渔业执法
?
目睹那些被捕杀的幼鱼,成为被打成肉酱喂养养殖大鱼
,都是出自有捕捞许可证、有大网具的大渔船上。难怪中国和日本
彼国就是防止中国渔民用大网眼的鱼网任意掠夺渔业协定禁止区域的
理由很简单:为可持续发展,不掠夺大海,不抢子孙的饭碗。
如果说,政府连一个鱼网的网眼大尺寸就控制不住,连醒目的排污口
何避免海洋生态资源的枯竭,污染的加剧,如何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我记得看过一本美国的记录片,人家的渔民似乎很文明
,鱼的网眼很大,小鱼可以从网
眼里漏出去,只有网到大海才放到鱼市里销售。海钓也是这样
大海,决不残忍杀幼。
这几年,大海里的鱼少了,渔民的收入也没有大幅增长
夺大海也没能致富。鱼少了,避着政府拿出财政的钱,多花钱
布自2005年起每年用于大海增殖放流的钱,就高达1000万元
增殖放流,就是每年往大海里投放鱼苗,有黄鱼、海蛰、海虾等
山海域看到,政府的海洋执法船和渔船满载着鱼苗,由政府人员以及
组织的官员现场投放和观摩,一条船,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几十
大海,但到底这些鱼苗有多少能够长成大鱼,专家心里也没谱
大海是个“巨无霸”,又是“无底洞”,尤其是资源枯竭的现实情况
,投放多少鱼苗,才属正常?当前投放的鱼苗——都是人工养殖的
大的鱼苗,有没有可能到了大海里难以适应水温和恶劣环境而被淘汰
大鱼的口中食物?
原本,我们吃的大海里的鱼,都是野生的。由于野生的稀少了
依大黄鱼为例,野生大黄鱼,一般四五斤上下的每条可以卖到近千元
每斤三十五块钱。正是野生的价高,稀缺,人们为了眼前利益驱动
源的贪婪之徒更加大胆,胡作非为,非法捕捞,超强度捕捞,电鱼
使用用于军事和爆破的雷管,重创大海,污染大海,“海的女儿
,痛不欲生。
大海下面,原本是鱼类休养生息的丰富的海床,可是那些掠夺海洋资
雷管,来回穿梭海底,就像耕地一样,耕了一遍又一遍
空间越来越小,很多鱼都自动跑到了异国他乡的海域,暂时躲避祸害
”。那些剩下的小鱼,还没有力气跑到外海,就成了“饲料鱼”
被迫改变生长规律,小鱼就过早地繁衍了,小鱼产出更小的鱼卵
鱼,总有一天,那些小小鱼都有可能像恐龙一样灭绝。
都说,人的人权神圣不可侵犯,可“鱼权”呢?鱼没有“鱼权”
应的自然法则,当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到了没鱼吃的那一天
吗?
海洋是生命的家园,是风雨的故乡,是万物的牧场,如果我们不善待
生物,总有一天可以证明,我们人类的结局并不比鱼类好多少。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76号中国海洋报浙江记者站 昝爱宗 310005
电话 0571-88901384 13082850180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