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人的世界一本诗歌般的散文

 

非标准的回忆录带来不同一般的阅读感受

《紫罗兰》,赛弗尔特诗选,漓江出版社1986年出版。

赛弗尔特40岁时小照。

怀着爱,非议他们

  □书评人 黄集伟

  几年前读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时,忽然认了个死理儿:回忆录或类似文本如果非要写,最好趁早。至于理由,也出自该书———当然,前面这个说法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它仅仅是我自己在有意拿书中的一个细节说事儿?也许吧。从该书的出版时间上可以推算出,早在离世前二十年,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即已杀青。

  我认的那个似乎格外着眼于时间的死理儿“认定”骨子里其实是对理智的大加褒奖,乃至礼赞。我的想法是,没有“理智”这个惟一前提,回忆录文本不写也罢。

  近日细读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世界美如斯》,忽然发现,我此前胶着于“二十年提前量”的那个死理儿其实颇为幼稚。而那幼稚相对于《世界美如斯》的“暮年成书”而言,简直就是肤浅。如此这般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世界美如斯》作为回忆录是那么特别,那么不同寻常。

  全书完全不照一般回忆录那样“年表”+“事件”,依次罗列,而是一个个小故事的集合。在这样一本由串串往事碎片连缀而成的回忆录中,“亡人是沉默的,固执地沉默不语。”因此,书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天然成为一种“非议”。不过,对此赛弗尔特有言在先:“让我来非议他们吧,非议这些长眠地下的人。不过,我将友好地、怀着爱非议他们。”

  在我混乱的联想中,这样一本回忆录与其说是一部文字作品,不如说它更像一部影像作品。它上映的地点不在戛纳,不在好莱坞,不在柏林,也不在东京,而是在一位白发苍苍长者病卧床榻后的脑海里。它当然不是大片,也绝无上亿投资。它影像破碎而明丽,并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若断若续慢速回放,可它居然很李安,很汪曾祺,很阿城,又很侯孝贤。而前述这一串串恍然让我忽然明白,这位历经坎坷的诗人最终选择朴素的散文文本而非刀光剑影的传奇去“非议”往事,是因为他知道,站在终点回望往事,人生不过平凡如水,对于一个曾经沧海的传主而言,留下一粒平凡的盐,也便万事大吉———那粒盐自会让那如水的一切幻化成一席佳肴。

  这样,在这本回忆录里,甘辛荣辱一概烟消云散。那位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在这部回忆录里,那位身世坎坷、愤怒无比的诗人不在这部回忆录里,那位曾在诗的字距与行距里奋力表达正义抗拒教条的不合作者也不在这部回忆录里,取而代之的是安详和温暖,是曼妙的青春,是憧憬与满足无间的融合。书中有一短文,叫《ThankYou,SoBlue》。文中回忆传主上中学时在伏尔塔瓦河上滑冰的故事。那次,他看见了一位迷人的小姑娘。遗憾的是,凌汛期突然降临的一江春水扰乱了作者跟小姑娘套磁的计划,“姑娘随着一江春水漂走了……留在我记忆里的便只是我怎样跪在她的脚边笨重地给她的高统靴穿鞋带……幸运的是,跪在那儿我瞥见了她露在百褶裙和袜管之间的一小截光腿”……阅读至此,我才明白译者为什么要保留标题原文———那是因为,那么蓝又那么忧伤那么绝望又那么美好的往事已缠绕成一个整体,无法拆分。

  与之相似,这本回忆录最后一篇文字标题译者也没译成中文,而是直接保留捷克文,原意为“完了,这便是一切,结束了。”这个短语如果用北京话说,大概就是“歇菜”?这篇短文记叙作者年迈住院后特别喜欢护士小姐。

  他甚至觉得,如果自己是医生,也不会像童话中说的那样,长途冒险跋山涉水满世界去寻找爱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地点举目朝周围看上个两三遍,就可以筹办婚礼了”。“躺在病床上虽然处境不佳,但我还是喜欢看那些雪白的小翅膀怎样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从一张病床飞向另一张病床,从一种病痛飞向另一种病痛,从声声叹息飞向阵阵抽泣,从早晨飞向次日的早晨。”在一次例行检查时,那位叫号的护士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诗人叫赛弗尔特,可她不知道,赛弗尔特就坐在她面前。念完“赛弗尔特”这个名字,那位护士小姐忽然说:“你也喜欢诗?”

  “怎么你也叫这个名字?”写到这儿,作者说:“好吧,这便是一切。我想说和能够说的都说了。我已经讲完了,是该结束了。歇菜。”

  如你所知,上文中的“歇菜”二字是我的杜撰。在我看来,这个“相逢未必相识”的细节其实刚好将人生又残酷、又美好、又绝望、又恬静的多面黏在了一起,好像我们将电脑文件夹中的N个不同格式的文件统一为JPG.这样的人生甚至无所谓更长或更短,正如这册长达40余万字的回忆录最多不过1万册印量终于无所谓一样。

  我一直认为,那些最美好、最人性的东西无法转述,因为一转就错。它就像那截“露在百褶裙和袜管之间的”完美青春,仇恨者看不见,贪婪者看不见,愤怒到无极境界的男女老少一样看不见。

诗人,朋友,还有情人

  □书评人 庄秋水

  “世上的一切并不尽都美丽,诗人选用了便有生命力。”再没一句话比这句更精妙,并且更恰切地概括《世界美如斯》这本书的了。它创造了堪与一切世间之美相比拟的美,用令人目眩神迷的画面和奇妙的诗的韵律展示世界美如斯。

  译本序里说,这本书的初版扉页上有提示:故事与回忆。诗人用一个个小故事缅怀他漫长一生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所到达的一些地方,一些见闻和感受,这一切经过诗人的眼、诗人的手,诗人的心,到达了一个美好世界,一个生者与死者共存的世界。

  他回忆那些和他同时代的人,诗人、批评家、画家、雕塑家、音乐家,还有许多没有名望的人,甚至是一个有着一对黑浆果一样的小乳房的黑人妓女,“当他娓娓动人地讲到他们时,他们仿佛一个个坐到桌旁来了,脸上挂着很久以前的微笑。”赛弗尔特以诗人的敏感,知道趣味比荣誉更长久。他描述了他们身上有趣的一面,那正是他们得以杰出的源头之一。

  他写一起参与旋覆花社的作家卡雷尔·泰格。他们在巴黎和画家希玛有个约会,他们正在街头时,忽见一个俊俏的年轻女人走下了汽车,“活像是从科莱特的小说中剪下来的。面纱没有遮住眼睛,手腕上闪烁的金镯子丁当作响。她迈着轻快的步子,在一团香雾中打我们身旁走了过去。”

  两个人一下子被迷住了,彼此对看一眼。

  “可惜没有时间,”泰格突然说,“我真想追她去!”

  书中充满着类似的回忆。在《充满歌声的岁月》这篇里,诗人回忆十一岁时有人曾经问到他将来想当什么。他回答说要当诗人。结果被他母亲无意间听到了,她忧心忡忡地吁了一口气,说了声:“天哪!”亲友们也纷纷开导他:“孩子,那可是什么出息也没有呀,这年头谁也不读诗啦。考虑考虑实际些的吧。”天哪!如果赛弗尔特听从那些亲友的劝告,我们就没有机会看到这些文字,它们野趣天成,美得犹如春天的野花、夏天的清风、仲秋的月色。何况,他还是一个坚定的“女性爱好者”。

  “我不会让任何人毁坏我心中的女人的神话,”在回忆卡雷尔·泰格的那篇《斯米霍夫的骷髅舞》里,他说,“自古以来男人们就用这个神话为自己编织女性美的花环。无论是年老体衰还是疾病,也无论是痛苦还是最可怕的失望,都不会夺走我这双昏花老眼看到的女人的美好形象。”

  天哪,天哪,他真是一位可爱的诗人,朋友,还有情人。

赛弗尔特诗选

  烟雾缭绕

  李欧梵译

 

  蛇的毒啮

  月色的朦胧

  诗

  非洲黑人和猿猴的病疫

 

  这场病疫

  温柔懒散的床垫

  在夜里以水盖上

  当高烧的热度把你惊醒

 

  香烟的烟雾

  上升

  阿尔卑斯山的游客

  阳光和幽深

  在深谷之上

  白山之顶

  玫瑰在操舞着

  从云层中

 

  升向星丛

  都已经醉倒

  温柔垫上

  诗

  (译自《无线电波》1925年)

 

  世间万般美

  (即“世界美如斯”)星灿、劳白译

 

  傍晚,路灯在漆黑的夜空中闪亮,

  如同广告上黑色字母中美丽的芭蕾舞女郎;

  银灰色的飞机像鸽子般愈来愈低地向下俯冲,

  诗人独立花丛自我欣赏。

  诗人啊,同星星一道泯灭,与鲜花一起凋谢吧!

  今天已经不再有人将你怀念,

  你的艺术,你的荣耀永远消亡,

  因为它如同献在坟上的花束一样。

  迅猛飞向星星的铁翼,

  取代你而歌声铿锵响亮,

  多美丽啊!真仿佛街上各家各户的五彩电花,

  比花圃中的鲜花更加漂亮。

  我们为自己的诗歌找到了崭新的美!

  月亮,你这即将燃尽的痴梦的孤岛啊,熄灭吧!

  琴声啊,沉默吧!汽车喇叭啊,鸣叫吧!

  让十字路口的人突然进入梦乡。

  铁翼啊,像夜莺一样唱支黄昏曲吧,

  芭蕾舞女们,在广告的黑色字母中尽情地跳吧!

  让太阳熄灭,塔上光芒四射的探照灯

  定会将新的火焰般的白昼投到街上。

 

  坠落的星星挂在瞭望台的铁架上,

  今天,我们在银幕前做了一场最美的梦:

  工程师们在辽阔的俄罗斯平原建起大桥,

  火车可以高高地跨越河水,

  摩天大楼顶上灯火辉煌。

  我们只顾漫步,想不起来朗诵诗歌,

  像祈祷时的念珠在瘦骨嶙峋的指间挪动,

  一天爬上成百套楼房,

  俯视下面,世间的一切美啊,让你眼福饱享。

  昨日尚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艺术,

  一下变成普通之物,

  今日最美的图画不由任何人画出,

  街道就是横笛,从早到晚吹奏着它自己的歌曲,

  铁翼在城市上空,朝着群星高高飞翔。

 

  啊,别了,让我们这些虚构出来的美离去吧!

  巡洋舰驶向遥远的宽阔的大海。

  缪斯女神啊,从苦闷中散开你的长发吧!

  艺术已经死亡,一个没有艺术的世界照样活得自在。

 

  就连这只小蝴蝶也拥有更多的真理。

  它从啃了诗集的蛹里钻出来,

  飞向太阳,

  这也比诗人写在书上的诗

  要强!

 

  这是事实,否认不了。

  (译自《全是爱》,1923年)

 

  夜深沉

  星灿、劳白译

 

  直到暮年,

  在我难以迈出大门时,

  我才读到,在我们捷克这

  地方,

  把毛蕊花儿叫做

  太阳杖。

 

  我尚有余生片刻,

  用来写完这几句诗,

  可是,当我一想起漫长的

  黑夜时光,

  便觉得为时已经太晚。

 

  我最先回忆和你一起的

  甜蜜时刻,

  没有月亮,星星也不发光,

  林间路灯遥远,

  你将眼睛闭上。

 

  随后,我回忆起,

  我们漫游漆黑的布拉格的

  时刻。

  家家户户拉上了窗帘,

  里面哭声一片,

  心碎欲绝。

  (译自《避瘟柱》1981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